“啊?”
王珂沒想到他這樣的聽話和草率,又被嚇一跳,忙道:“不要呀,我又不懂,你問問他們。”
這間辦公室不到兩百平,接待人員介紹說是一百八十平,可用面積肯定不到,但已經頗為寬敞,是已經分隔開的,隔為四間,兩大三小,兩個大間是半隔,三小又分兩小一大,兩間個人辦公室,一間會議室。
二十個人的團隊肯定夠用了。
“我也不懂啊,主要這都是唐叔挑選過的,選哪個其實差距沒那么大,而且以后肯定還要換的。”
唐兆宇就在旁邊,聽到這句話微微笑了笑,沒說什么。
房長安又向接待人員詢問了一下,確認了合同期限之內,也可以在對方承包的寫字樓里面更換場地,對方隨后邀請他們往她們的辦公室去坐坐,可以在那邊商量。
房長安婉拒,出了寫字樓,又往工商局去,領取核準申請表,公司的注冊名稱是“古詩詞科技有限公司”,注冊資金一千萬,分三年繳納。
如今國內還沒實行認繳制,注冊公司是要實繳的,也就是注冊資金一千萬就得拿出一千萬,不過可以分期,一般是三年之內繳清。
房長安如今拿得出一千萬,去年末買股票的時候,那一千萬里面有三百萬左右是借來的,如今漲了一些,還清貸款后剩下一千萬是有的,不過現在賣掉太虧了。
為了這次創業,房長安原本準備把注冊資金降低,先賣部分股票,不過后來沈誠言贊助了兩百萬,沈誠立也贊助了兩百萬,他只賣掉了一半騰訊的股票。
去年末買的時候,騰訊股票每股8塊港幣,前段時間已經漲到了18塊左右,回報率超過兩倍,賣掉一半也收回了超過兩百萬人民幣。
他還了部分貸款,連著兩位沈叔叔贊助的四百萬,湊了五百萬,算是啟動資金,后續用錢的時候隨用隨拿。
一年后小米創業,也就一千萬的資金,他提前了一年時間,還有更多資金作為儲備,準備時間、資金上都有優勢,不過小米創業團隊里面一大票都是大佬,以及雷布斯多年積累的人脈資源,這都遠不是他現在一個毛頭小子能比擬的。
之所以要把注冊資金定為一千萬,也是為了增加信用度,方便之后招人。
房長安自認在這方面還是比較有誠意的,因為是真金白銀的給工資,而不是許股份。
后世小米成功之后,雷某講述創業故事的時候,說創業之初,最多的時間和精力都在招人找人上,很多人經過接觸之后,談不攏,不是他要找的人。
說這些話的時候,小米風頭正盛,一時無兩,不論雷某本人說這些到底是什么用意,在旁人眼中,當初拒絕了小米的人都被視為傻瓜、沒眼光的失敗者,錯過了他們人生中可能是唯一的一飛沖天的好機會。
然而,如果拋開事后諸葛亮的結果論,試著去掉成功者濾鏡去思考一下,當時的真實場景是怎樣的?
三個字:畫大餅!
一個更通俗的說話,是“性價比”,這似乎是一個始終貫穿了小米公司的標簽,產品是性價比,招員工始終也是性價比。
參與了小米創業團隊的人,自然是有眼光的,但回到創業這件事情本身,本身是極具風險的。
能被雷某找到的人,大多都已經“功成名就”,要么身居高位,要么一技之長,這個時候你空口白話的要別人加入創業團隊,贏了會所嫩模,輸了下海干活,有人愿意嘗試,自然也有人不想冒險。
小米成功了,拒絕的人就成了“傻瓜”。
而如果把小米換成另一個名字,拒絕的人就成了“慧眼”“明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