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杯酒下肚,幾個人的話題漸漸放開,說起了路上的見聞。
公乘博文感慨地道“說實話,剛到京西,聽人說起宣撫的所作所為,與其他地方大有不同,當時我心里覺得自己不適合這里。真正走了一圈,看了下面的百姓安居樂業,年齡合適的人踴躍參軍,與其他地方完全不同。才算真正認識到,宣撫這些與眾不同的做法不是沒有道理,才真正想留下來做事。”
李匯搖了搖頭“我沒有那么多想法,就是因為這里俸祿優厚,而且從不拖欠,就想在這里做官。我攜帶全家千里逃難到江南,豈是易事現在就想尋個穩定職務,好好拿著俸祿過日子。”
這話一出,所有人都笑。
錢多,確實是幾乎所有人來京西的第一個原因。不過人不能只為錢活著,總還要有追求,特別是這些人。到了京西之后,有的人覺得王宵獵離經叛道,就不想在這里待。幾個月時間,已經有近兩成的人離開了。王宵獵就特意把這些人分成幾撥,到下面州縣看看。看過了之后,再做決定。
這幾年戰事不斷,就是最偏僻的兩廣、福建等地,也不得安生。王宵獵的治下,這兩年戰亂不起,盜匪不生,簡直如世外桃源一般。特別是百姓在新政策刺激下,都踴躍參軍,給這些新進士留下了深刻印象。
此時俗語,說仕途捷徑無過賊,上將奇謀只是招。南宋朝廷特別喜歡招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趙構手里的軍隊不多。特別是富平一戰,覆滅二十萬大軍,宋朝兵力從此捉襟見肘。
從大宋立國,朝廷便不從江南征兵,駐扎的禁軍也很少。造成的一個后果,就是沒有了中原,突然之間沒有兵源了。特別是丟了陜西,這幾年宋朝征兵更加困難。
宗澤去世,原在東京的勢力南下,攪亂了整個天下。一個原因,就是這些人雖然人數不多,但他們的核心多是原來的禁軍。而且越聚越多,最后勢大難制。
宋朝想剿滅這些人不容易,還想著要用他們的手下做兵源,糾纏了幾年時間。
王宵獵在襄陽、鄧州,都不是宋朝傳統兵源地。結果用了幾年時間,鍛煉出了十萬大軍。怎么做到的這是許多官員疑惑的問題。此次查訪幾州,這些進士慢慢理清了頭緒。
新兵營和軍校,是王宵獵迅速訓練士兵的利器。當這兩樣越來越成熟,軍隊建設就越來越快。而大量經過實戰檢驗的軍官可以快速擴軍,結合起來,就有了源源不斷的軍隊。
在地方,參軍的家庭有優惠。優惠不只是名義上的,而是實實在在的。每個州,都有專門官員管理參軍人員的家庭事宜。出了事情,只要家里人參軍,就不怕地方官不管他們。再加上稅賦減免,地方參軍的熱情很高。
鄭剛中道“我來京西,想的就是外驅胡虜,恢復中原。王宣撫起自義軍,并無禁軍參加。數年間與金軍交手了數次,可謂是百戰百勝。從地方招募兵卒,擁兵十萬。似這等大將,朝廷若有兩三員,何愁故土不復此次北來,看了宣撫治下,才知道自己想的簡單了。宣撫的辦法,都是互相勾連在一起,缺了一環也不行。換一個將領來,誰有這個本事有這個本事,也沒有宣撫的自制力。要想恢復中原,必須宣撫不可,還必須要用宣撫的方法。”
王宵獵不怕別人學自己,能學好算是本事。實際上這個時代,也沒有人能學。治軍理政的辦法可以學,但其他地方基本推行不下去。兵可以招來,也可以建新兵營和軍校,但錢從哪里來王宵獵所有的政策,都有一個必不可少的后盾,財政一直寬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