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宵獵不好再說,只好由著婦人去了。
婦人離開,王宵獵看這院子。北邊是三間草房,東邊兩間廂房,是做飯的地方。西南角建了幾間草棚,想來是養牛羊。不過牛羊不在棚里,想來是放出去了。
院子很大。南邊靠門的地方種了三棵石榴樹,剛長出了葉子。東邊有幾株桃花杏花,開得正艷。離著牛羊棚不遠,有一處雞舍,里面有十幾只雞。
看了一圈,王宵獵對陳與義道:“看這里村民,日子倒還過得去。有牛羊,再養幾只雞,一年中總能吃幾回肉。只要官府收糧不多,他們尚算溫飽。如果再能有些賺錢的辦法,就更好了。”
陳與義道:“防御定了一畝三斗糧,不許有任何折扣,百姓皆深受其惠。附近閑田又足,只要開上三十畝田地,足夠養活一家人。”
除了有閑田,還有重要一點,就是官府的支持。從貸糧種,到貸牛,到貸農具,各種幫助農民的措施。多管齊下,才有農民的好日子過。
這一年多來,王宵獵基本是有錢就花出去,至今沒有存錢。現在看來,這錢花得值。
幾個人說著閑話。沒有多久,就有一個中年農民肩上扛著犁,卷著褲腿,跟在牽牛的姜二郎身后急急趕回家來。一進了家門,忙向王宵獵等人行禮。
王宵獵道:“哥哥先去收拾,我們一會說些閑話。”
那農人道聲得罪,放下犁,急急去洗身上。把身上洗了,又回屋換了一身衣裳,才又走出來。
到了跟前,行過了禮。王宵獵道:“哥哥坐下說話。”
農人道:“官人們在這里,哪里有小的坐的道理?我站著就是。”
王宵獵道:“這是你的家里,哪有主人不坐的事情?且坐,坐下才好說話。”
農人坐下,王宵獵聽他口音不似中原人氏,便問起了他的家世。
農人道:“小的姜約,本是密州信陽鎮人氏。前幾年有一個青州的親戚,要販棗子到開封府,我便隨他來到了中原。哪里知道到了開封府,正碰到金人圍城。我那親戚死于亂軍之中,我帶著幼子一路遷徒流離。后來遇到渾家,一起南遷到這里,才安頓下來。”
金軍攻陷開封府,不知道造成了多少家庭分崩離析。這個姜約,聽他話的意思,應該是帶著兒子跟親戚販棗子,就此流落中原。青州棗是此時名品,每年都商人販往京城。
說起此事,姜約便有些唏噓。在密州的家里,他還有家庭,不知現在如何。這幾年,金軍與宋軍在密州、濰州一帶來回拉鋸,不知有多少戰事。信陽鎮雖然偏遠,也難免被戰火波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