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當然沒有眼睛。法燈禪師說的只是一種感覺,似是非是。這種感覺,王宵獵在與法燈禪師談到最后的時候,也隱隱感覺到了。這不是神的眼睛,是文明的眼睛。
從小學知識,徜徉在知識的海洋里,后世的人想法與前世不同。每個人都學到了知識,都覺得自己懂得了很多。天文地理,國內國外,都可以侃侃而談。
但仔細想來,又學到了什么呢?一些專業知識總不會錯的,但超出了專業知識,就難說得很了。
人類的知識體系,大多是從歐美的理性彼岸而來,非常注重概念與定義。而概念與定義,是人類發明出來的,有一定的適用范圍。在學習和使用的過程中,人們基本不會發現有什么問題。只有到達了這些定義的邊界,才會發現世界原來不同。
歐美文明和中國文明最大的不同是什么?歐美文明依賴于概念的精確定義,由此而衍生出來的邏輯推理、演繹歸納等等。而中國文明,并不依賴于概念,也不依賴邏輯推理、歸納演繹。沒有哪一種文明更加高級,只有哪種文明更加合適,在什么時候合適。
概念、邏輯、歸納、演繹等等,是中國文明要學習的,是對自己有用的。歐美文明要從中國文明學什么?這個問題中國人當然回答得不清楚,這是歐美人的問題。
天在中國文明中的作用,是其他文明很難理解的。天所涵蓋的范圍,也很難說清。
想到這里,王宵獵低下頭,看著雨濛濛的世界。這個世界很奇妙,人本身也非常奇妙。當我們以為將要了解世界一切的時候,卻突然發現,這個世界無邊無際。當我們以為知曉了人世間的道理,卻發現并沒有人理解你。當人們理解的時候,卻發現曾經的道理需要改變了。
人類的偉大,不是出現了多少圣人賢者,才子大家,而是各種各樣的思想都有。思想無所謂高級還是低級,只要適合自己的生活就好。從人群中跳出來,就會發現大多數人所據有的思想,是比較簡單直接一眼可以看穿的。不管是過于愚蠢的,還是過于曲高和寡的,實際上都沒有幾個人。
彼黍離離,彼稷之苗。行邁靡靡,中心搖搖。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這本來就是人類幾千年歷史的常態。如果被人喜歡不必驕傲,不被人喜歡也不必著惱。
王宵獵嘆了口氣。舉目穿過竹林。卻見一個身影從竹林轉過來,抬起頭,看著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