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世界的認識,人類其實真地好像孩子。自然科學領域,正確和錯誤相對比較明顯,科學家看得比較清楚。社會科學領域則不然。許多人認為世界就在這里,看得見,摸得著,沒有什么是自己不能知道的。總結出規律來,甚至形成了思想和主義,就覺得這是世界真理,是絕對正確的。由此對人類的過去和未來的描術,就一定是正確的。許多時候這種看法跟宗教一般,非常頑固。
可以這樣說,只要認為自己的認識是絕對正確的,那就一定是不正確的。人類對于自然和社會的認識,必須處于這樣一個狀態。明確知道知識和研究一定不是絕對正確,而是相對正確。同時還要相信自己的認識和研究是有現實意義的,在某個階段是正確的。絕對正確與相對正確,必須要清晰地分開。
中國哲學把世界分陰陽,發展到后代,又有了矛盾論。這些研究是有意義的,但卻不能就此認為這就是世界的真實。知道這不是世界真實,又能夠熟練的使用這些理論,才是正確的做法。
王宵獵看著天上慢慢升起來的一輪明月,心中百感交集。這些認識,說起來其實很簡單,但清楚地認識到卻不是一件容易事。說給別人聽,大約別人會覺得自己是瘋子。
面對復雜的世界,我們經常說,要從這些復雜中,總結出簡單規律來。用這簡單的規律,來認識世界,解決現實問題。但實際上,簡單的規律能不能說明復雜的世界?實際上是不能的。但總結簡單規律的工作有沒有意義?這當然是有意義的。但是對大多數人,前面的不能不適合說清楚。
知道自己做的是錯的,還要清楚地知道自己這樣做有意義,有什么意義,讓人精神錯亂。最終從這里面走出來,既能夠跳出來看問題,也能夠處理實際事務,實在有些難。
飲了一口酒,王宵獵對姐姐道:“這個世界上,想要活著很簡單,但要活明白,那就難了。如果阿爹沒有起勤王軍,我守著這個老家,許多事情根本就不會想,活的簡單而快樂。阿爹起兵,不幸戰死沙場,由我來帶這支軍隊,就沒有這么簡單了。許多別人不用想的東西,我必須要想。許多別人根本不會注意的事情,我必須要注意。哎,我煩惱了近一年時間,最近終于想通了。但愿以后不再煩惱。”
許多事情不面對,我們不須要想那么。縱然閑時想想,也不會追求正確。但當事情臨頭,就不能如此草率了。如果是閑談,說你到了古代怎么救天下危局?許多人都能夠侃侃而談,能想出無窮無盡的辦法。許多人覺得,自己三言兩語,舉手抬足,所有的危機都會煙消云散。但真到了古代,才會發現那些大多都沒有用處。想解決問題,必須要腳踏實地,認真去做。
便如前中國面臨滅國的危機時,許多仁人志士,拋頭顱、灑熱血,救國救民。很長時間,教員其實并不能說服別人,也得不到支持。反而是從蘇聯回國的王明等人,滿口大道理,深受歡迎。最后的結果歷史給出了答案。只是,絕大部分的人,依然還是會相信王明那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