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當然是你還沒有修行到得自在狀態的緣故,我也沒有,自在是我們修道之人追求的終極目標,也許在這之上還有更為高遠的目標,就不是你我現階段能夠想象的了。”
“但就養生而言,有一種淺顯的狀態,普通人也都應該體驗過,就是馬上要睡著了但是又沒有睡著,好像已經進入夢中,但是旁邊人說話你能聽見的狀態。“
”這是個臨界點,守住了那種臨界點的狀態,就能夠溝通天地,從世間萬物中吸取能量、積蓄力量,再用某種方法和技巧釋放出去,就表現為功法、神通、武技的作用了。”
“而這個世界由不同的生命形態形式、信息交換方式、多種的物質和能量組成,由此產生了不同的修煉方法和派別。”
易流年插言說到:“我有時在打坐或站樁時會進入到一種似坐非坐,似站非站、似醒非醒、似空非空、似尿非尿的狀態,但很快又會脫離出來。”
慕倥傯笑道:“話糙理不糙,道理是這樣的,保持的狀態越長,說明你的功力越深,對精神和身體的掌控力越強。”
華瀾庭又問到:“道家信永生、重肉身,求自在;佛家信輪回、重意念、求解脫。那么精神和身體到底哪個更重要?”
慕倥傯答道:“還是那句話了,殊途同歸、萬法歸一,就如同盲人摸象,不論道家、佛家還是妖道、魔道、鬼道、靈道等等,大家只是種群形態不同、立場不同、選取的切入點和修行路徑不同,或許存在了高下、先后、正邪、善惡之分,形成了競合的關系,但本質上都是要追求某種形式的永生。”
易流年迷惑地問到:“不是說正邪不兩立嗎?我們來到這里不是也想要消滅魔道之人嗎?”
慕倥傯點點頭又搖搖頭:“我不太能夠給你正確的答案。我所知的是這個世界是多元的,我們這個位面只是滄海一粟,宇宙中生命存在的形式多的不可計量,而人這種有色身的生命屬于極少數。“
”從宇宙本源、大歷史、大時代、大格局的角度看,一切都是在成住壞空中不斷的連續循環;而從個體和為人的角度看,所謂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我們很悲催、很可憐、很渺小,永遠被不知名的規律和高層級的生命形態通過觀念、情緒、**和所謂的偶然事件所操縱和裹挾。但從修真者的的角度看,我們又是幸運的,因為掌握自己命運的唯一辦法就是修行,不是所有生命都有這樣的機緣的。”
“道家有不尚賢的說法,認為從不同的時空和層面看,對錯、善惡、正邪都是相對的,好壞都是在某個層面上的相對價值。“
”所謂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源督以為經。也就是說遵循中道,以基本價值判斷為準繩,萬事不過分、不出格。“
”因此,酒色財氣,有度皆可養生;貪嗔癡慢,無著便是菩提。”
”但有一節,好事做的太狠,壞事做的太絕都會很危險而受到懲罰。”
“在我們這一派的道門看來,正道法門是通過啟迪人的善念、理性,讓人自愿、自由、不附帶條件的修行,而魔道邪法則是通過激發貪念**和誘惑強制脅迫的方法引人入道。“
”二者理念有別,是對立的,道不同不相為謀,邪道盛行必將壓縮正道的生存空間,所以爭斗是難免的。”
“如果你認為天道無情、適者生存是常態,無所謂對錯好壞,各家各派的共存互斗是常態,既然如此,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你選擇任何路徑證道都會和其他的特別是對立的方面形成矛盾沖突。“
”如果你不認為這是常態,無論你想一家獨大唯我獨尊還是只要求同存異相安無事,奈何在生物多樣性的現實下,總有別人不這么想,所以仍然避免不了爭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