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說精神和肉身哪個更重要,那只是側重點不同罷了。“
”天代表所有無形的東西,地代表所有有形的東西,彼此磨合、碰撞、交流、時空的因緣際會之下,天地和合的狀態下,通過臨時性的對接,暫時委托給你這個肉身形象,這并不是你所能永久擁有的。”
”而精神所代表的情緒記憶以及我們和世間所有的有情、無情眾生之間的關聯,作為一個信息載體能夠一直以不同的方式連續保留下來。從這個角度看,肉身只是個臭皮囊,佛道都是看重修煉精神的。”
“但在道家看來,你都控制不好這一世你擁有的身體,控制不了實質、物質性、硬性存在的東西,又怎么能夠控制好軟性、精神、非物質的東西呢?“
”所以道家認為自己的身體就是一個小的縮微的宇宙系統生態,因而講求性命雙修、肉身成道,肉身是我們入道的媒介、法門過程和手段。“
”所以說,道家并不是不重精神修煉,我們的修行除了要通過功法修煉肉身,還包括通過不斷的歷練增長智慧和眼界。“
”當你能夠站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時空見到了各種可能性后,建立了前后左右、上下里外、短長遠近的多元通透視角后,才能不再糾結,才能更加自在,才能知道這個世界沒有應該,全是活該,才能以無常、自然的心態對待世界的無常和無奈,該君子就君子,該小人就小人,該聰明就聰明,該愚笨就愚笨。“
”游戲是有規則的,但游戲也總有漏洞的,歷練通透了、自然了,也就萬事可有可無、方可方不可、無可無不可了,這就是所謂的諸漏皆苦、諸行無常、諸法無我。”
易流年來了一句:“這不就是該裝傻時就裝傻,該裝逼時就裝逼么?”
慕倥傯看著他回道:“加油,只要你繼續努力去裝,就沒有什么事是你搞不砸的。”
易流年吐了吐舌頭說:“我這不是互動活躍下氣氛嘛,再說我說的不對嗎?”
邊說邊瞅瞅周圍,問諸葛昀:“諸葛,你是怎么做到任何時候都可以保持鎮定冷靜靜默的?”
諸葛昀冷冷地說:“因為我從來不和腦殘們爭論爭吵,我一般會停止對話,然后對他說:嗯,你說得對。”
“但你這樣完全是逃避啊?沒道理的,你這樣處理不好。”易流年爭辯道。
“嗯,你說得對。”華瀾庭、林弦驚和諸葛昀異口同聲說道。
眾人哄笑后又消化了一會兒慕倥傯的話語,風清雋問:“修煉和歷練我多少明白了一些,這些都會損耗我們內在和外在的能量,包括精神和**的,那剛才瀾庭問得如何養生是如何做呢?才能補充和增益損耗?”
慕倥傯笑道:“我是葷素不忌的,關于養生,還是你們一筠師姑更有發言權。”
一筠瞟了他一眼說:“我看你是怕耽誤了喝酒,也好,我給孩子們講講我的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