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平素建在旁監視,華瀾庭不方便傳音,所以以目示意平戎策。
平戎策的心性簡單率直,但那是以前,經事之后早已變得成熟了,很快反應過來,變臉道:
“呵呵,原來是華道友,真是嚇到我了,陳芝麻爛谷子的事兒記到現在,還不辭辛苦,跋涉萬里找到這里。”
“怎么著?看我在家里處境不好,來落井下石?這是平家,不是你自在萬象門。當日之事,說不上是誤會,但我也沒錯。想替你師弟出頭,劃下道兒吧,平某奉陪。”
見平戎策明白,華瀾庭繼續說道:
“你別不服,殺人償命,欠債還錢,天經地義。”
“可惜了的,平家沒你這么不曉事,不會包庇于你。”
“需要怎么做,還不用你教。”
“要不這么著吧,我師弟就在外面,他約你公平一戰。”
“搭上命是不會了,當年你怎么傷的他,再付出點兒利息就行。”
“就這一個要求,是漢子,就不要縮頭不出!”
頓了頓,華瀾庭邊擠眼邊又說:“這一句句你聽仔細了,從頭上好好想想。我們既然來了,不會只動動嘴就走。”
平戎策是個文化人,聽罷眼睛一亮,思量半晌,先問平素建:“十五叔,族里怎么說?”
平素建答道:“你也快三十的人了,自己闖的禍自己背。平家是不能任人上門欺負,但做人要有擔當。再說了,你本事不小,未必會輸,在家門口你怕什么。”
平戎策轉向華瀾庭:
“也罷,你也給我仔細聽端詳了。”
“里外里,我平戎策都不是人了,還有什么好顧慮的。”
“后面的事兒,就照你說的辦好了。”
“山不轉路轉,你們陰魂不散,我就做個了斷。”
“頂多賠上性命,真當我這些年閑著沒進步?”
“劍出無眼,我隨時候教,盡管放心。”
見平戎策答應了,兩邊約好明天一早在山門前一戰,了結彼此的恩怨。
平素建說只要族老聽后沒意見,這事兒就這么定下了。
當晚天黑后,華瀾庭等人卻出了鎮子,兜兜轉轉來到了平家后山的頂峰之上。
等了沒多久,果然看見平戎策施施然一個人出現。
平戎策和大家打過招呼,笑道:“哪位道友想出這么個主意,我都差點兒被蒙過去。”
原來,白天華瀾庭和平戎策的對話中暗藏玄機,華瀾庭每句話的頭一個字連起來是:
你可需要搭救?
話里話外的意思是來都來了,打算動手,想辦法救他出去。
而平戎策回答下來也是一句話:
夜里后山頂見。
字里行間,告訴華瀾庭不必擔心,他隨時可走,晚上面談。
眾人相視而笑,然后一起聽平戎策費了些時間,把自己的遭遇和境況說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