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具上臉,謝素夙的面目立馬變成了另外一個人,年輕了許多,皺紋也消失不見,連灰白的頭發也變得烏黑,臉型和眼耳鼻口的樣子也不同了。
“這是我們從一個無名魔修手里搶來的,叫百變千幻變臉面具,很神奇的,靠著這個躲過了好幾次追殺,輕易不會被看穿。”
一面說著,謝三娘頭一晃,又出現了另外一個面貌。
萬象門弟子嘖嘖稱奇,這寶貝有意思。
一旁好久沒說話的易流年遲疑了一下,還是出聲問道:“三娘前輩,我有個問題說了您可別介意。我們都知道您孩子的事情,很令人難過和遺憾,但是佛門里有戰僧,傭兵里有你們,靠無休止的殺戮和報復就能解決問題嗎?”
謝三娘詫異地掃了眼易流年,臉色一黯,復又笑道:“孩子,沒想到你能提出這樣的問題,很好啊。”
“我沒法很好地回答你的問題,但我們夫婦在神域久了,和佛門高僧大德也多有接觸,心態上是有些改變,有些想法可以和你們分享一下。”
“首先,這是個不完美的世界,死亡、殺戮、不幸,等等這些事情不可避免,而且還會一直持續下去,身在其中,我們不得不面對和應對。”
“然而也正是因為不完美,佛門、道家,或是其他的信仰力量都在做著他們認為對的事情,盡力在改善或影響,魔修也有自己認知的道兒,為了生存和更好的生活,就會有摩擦和爭斗。”
“我們老了,時間不多了,徹底改變自己是不可能了。你們這一代應該多接觸外面的世界,從中盡早認識和建立起自己的價值體系與行為方式,我很高興你會思考這樣的問題。”
“我和萬三爺就是忙于修煉,想給孩子創造更好的條件和提供更強大的保護,卻沒有從小給我那苦命的孩子以適當的善惡因果等方面的教育。”
“聽您的口氣,如果打小修佛,是不是會有更好的果報?”易流年問。
“那倒不是,道家也很不錯啊。信奉什么,虔誠心和思辨性很重要。道家哲學和智慧敢于討論超越這個世界以外的世界,是很值得稱道的。”
“以我粗淺的了解,正統的佛教,從來沒有強迫別人成為佛教信徒的傳統。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并同時追隨佛法,兩者之間并不矛盾。”
“宗教或是某種信念,沒有更好,只是不同,各自的獨特之處都是人類的財富,為我們提供了不同的見地以供選擇。魔修的功法術法中也有可取之處,像這個面具就極富巧思。”
“我想說的是,這個世界變化的很快,未來也許會變得更快,挑戰也只會更復雜。我們意識到這點,即便沒有尋找到實用的解決之道,總會有所幫助。”
“教育都是某種形式的洗腦,總帶有人們幕后的動機。婆娑即遺憾,但是讓后輩們建立遠見和善心,成為具有同情心、有教養、有創造力,優雅并且勇敢的人,總是一個好的愿景和方向。”
“我以前教育孩子和教授弟子,只會告訴他們人體的結構,穴竅的位置,功法的運行,他們在修煉的同時,也失去童年少年的歡樂,這是為了讓他們變得更強大,但如果未來的世代和環境變了,他們的技能未必適用,還要去重新適應,又會失去成年的歡樂,于是一生似乎都沒有快樂的時候。”
“我現在明白,我忽視了教給孩子一種叫做‘心’的東西,以致孩子忘記了自己是個人。”
“他不會考慮魚兒必須在海洋里生活,蝴蝶要在天空中飛舞,沒體驗過在森林里奔跑和在河流里游泳的樂趣,不懂靜靜地聆聽自然天籟之音的妙處。”
“他變得不在意別人的痛苦,不清楚做什么都要承擔后果,不愿意改善自己、幫助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