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這名字叫,夜的第七章?不知道和葉的第三張有什么關系,但總感覺很厲害的...”
“葉青也是黑暗哥特風,這個風格今晚這么熱門么?”
“不是吧?那軼可慘了。”
臺下,僅僅是聽到這個名字和風格,雖然在討論著這件事,但其實一群人整個就下了定論了,生不出幾分質疑的意思。
無他,因為葉青不是喜歡整活的人。
回顧一下整個《我是唱作人》,葉青真的是太體貼的歌手評審了:
他覺得第一期大家拿出的作品多數是試水,有點太....對,雖然一開始不想承認,但確實是第一期唱作人們試水的作品弱了,所以他就也拿出一首差不多的《夏天》。
很貼心,但當時的大家還不知道這事。
然后正當眾人第二期進入正軌后,部分歌手有些志得意滿的,以為自己不錯。
葉青一首《龍拳》直接炸場了。
炸到第三期都黯然失色,“葉青_新說唱明星制作人”這種假消息都被刷上熱搜第一位了。
炸到他們除了熱狗,其他人有說唱的,第三期直接換歌。更有臺下的音樂從業者,甚至聽完后回看自己的歌曲,生出一種“我寫的是啥”的感覺,當場就想刪了,然后久久不能釋懷。
還炸到了就隨便得意一嘴的王原,當即又在各大平臺體會了一把群嘲的滋味:說你丫真是吆不到臺了,得意忘形了。
然后葉青就又收斂了。
他專輯里的《半獸人》一樣炸場,但他估計是看太炸場了,就沒有拿出來了。
改唱情歌,然后來了首《淘汰》...
這首歌這么說吧,算是比賽的四首歌里,傳唱度最廣的,比葉青專輯里的很多歌曲熱度都差不多哪里去,并且人們紛紛翻唱轉發,表示相比起來,其他年輕歌手的表達確實差太多了。
眾人腦海里頓時浮現出畫面:
葉青在后臺喊著,這也能火,那我還能唱啥呢?我這首歌沒那么炸吧...
估摸著他最后是挺悲催的,只能唱點勵志歌曲了。
名字和歌詞都簡單的很,《蝸牛》。
這個還好,什么都比較收著了,也是給很多人鼓勵的,然后就鼓勵到一堆小學、中學的班級拿它當班歌。
甚至在期末考卷上寫著“關于‘努力’這個話題,有人說...但也有人說‘任風吹干流過的淚和汗,總有一天我有屬于我的天’,那么你對努力是怎么看待的呢?要求(1)題目自擬...”
所以葉青是多么貼心的評審啊...
人家是喊著要讓大家關注唱作人,所以盡量調整,不要讓自己壓過其他歌手太多。結果看把孩子逼得,都只能唱這種冷門的風格了。
然后冷門的,還撞上了曾軼可...
大家把同情的目光送過去。
而這時候,臺上一切終于調試完畢,前奏開始了。
...
“lamidolafa,lamidolasi...”
安靜的錄制場地里,突然響起八音盒的演奏,伴隨著急促而重復的弦樂,緊張的氛圍霎時間就出現了。
舒緩的大提琴聲徐徐推進,然后忽然伴隨著一陣奇怪的“沙沙聲”,腦海里好像有什么不安畫面就出來了。并且接下來伴隨著一陣漸強的鼓聲,猶如遙遠的雷聲一般:
情緒氣氛,節奏緩緩升起。
副歌的旋律便從大提琴轉到小提琴,但中音提琴依舊重復演奏者同樣的樂段,低音提琴則跟小提琴呼應,演奏主旋律伴奏。
“我的媽...”
決賽,臺下的音樂人還是很多的,雞皮疙瘩直接在小提琴高音演奏樂句的時候,直接裂開。然后發出無聲地吶喊:“那個奇怪聲音,跟上來了...”
而這,僅僅只是開場。
不是,內行徹底亂成一團麻,這是什么級別的編曲啊?
是,葉青的歌從來前奏都是很好聽的,但是這里已經不只是好聽了。那些精細的設計,光是里面的小提琴連奏就已經絕了:
即使身處現代化的錄影棚內,周圍都是人。但那種迷幻幽暗的感覺,一下子就像黑影鋪天蓋地地圍了過來,感覺自己瞬時被拖入進去。
這編曲!
就算是王凱興來做,沒兩個月都做不出來!
“1983年小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