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紀人第一個開口。
老板沉默了一會,其實他本來想給馬函的新歌定的名字,也打算叫《千里XX》。
不重要,總之十分鐘后,黑熱搜就要上去。
再聽一下:
“果然是一個套路的,也沒有多少精髓嘛...”
“穩了,狙他一波,把他帶粉絲去酒店開房的照片上一波熱搜,妥妥的。”
“額,這個真的不會反倒讓他那些粉絲反倒覺得這個事情吧...”
“管他呢,只要路人反感就是了,他可不是什么偶像,很多人跟風罷了。一但這股風停了,又有幾個真的粉絲呢?”
“也是,說的挺對的。”
然后幾人好像都突然想到了什么,沉默了。
“誒?”
直到助理的一聲驚呼,把眾人拉回神。
“怎么了?”幾人轉頭一看,怎么突然就有個“千里_差勁”的熱搜就上去了,并且攀升的速度非常快:“點開看看!”
于是助理點開,是個知名樂評人陳海。
還是發的點評視頻。
這就不大可能單純是買的黑熱搜,畢竟現在樂評人又開始值錢了,所以一頓飽還是頓頓飽,都分得清。
“其實《千里》這首歌,如果是作為普通的歌聽,還是那樣子。”
陳海開篇沒有廢話,直接進入正題,道:“我肯定也不會多說什么,因為本來和我也沒什么關系。但我恰巧知道個消息,就是這個名字是臨時改的,還改了曲子,為的是蹭葉青熱度。”
聽到這,眾人心頭一緊,然后果然陳海繼續道:“我也知道,葉青的歌有很多創新,不少人也是慢慢學習這些創新的東西,然后慢慢轉換成自己的嘛。
這其實是好事,因為不是所有人都有創新能力,但他們能學習,然后變成自己的東西,這是每一個新事物必經的過程。所以我說葉青是華語樂壇領頭人,也是因為他創新,別人學習,而不是什么人氣之類的東西。
但就是最近,我發現有些人真的沒有學到什么,一層皮,然后就迫不及待地出來發歌了。”
正當眾人以為,他要開噴的時候。
然而他開口相當正常:“就拿這首歌舉例,之前說了整體沒有什么大毛病,還是那樣子,聽得出是兩人的合作。”
然后加大火力:“但問題也就在這,這個女歌手唱了好幾年歌,風格一直都很固定。羅馬的歌呢,又是貼合他自己的曲風,所以整個合作就像是硬插進去的一段合作。
像什么呢,像郭德綱和于謙在臺上說相聲,忽然插進來個呼蘭講脫口秀,唱RAP...”
他一臉認真看著鏡頭,道:“所以你真要學啊,只能說這東西真的不應該這么學,也不是隨便改改就能行的。你得真的學到點子上,比如這首歌的精髓就是兩人的配合,可不是那么簡單的。”
接著,陳海一個個吐槽:“現在再看《千里》,光是曲風和歌手之間的差距,就不說了。”
“詞呢?基本上也都是普普通通。”
“更別說其他了,所以合作反倒是減分,只能給他一個差勁的評價。可現在這種現象不少,這是不對的,我呼吁大家不要讓這樣的音樂給搶走了關注...”
...
看著屏幕上的人吐槽,屋子內,一陣詭異的沉默過后,幾人抬頭相互看了看。
很尷尬,本來是打算狙羅馬的,結果人家出來直接把他們可能也都給批了:因為確實,這次短時間內很難學得出來什么東西。
其實之前其實也沒學到什么。
但是因為中國風的歌曲少啊,新鮮啊,他們又跟上了熱度,所以很多人聽的時候也寬容。
到現在大半年過去了,觀眾要求高了,再有人抽絲剝繭地這么一分析:
行,直接沒得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