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安的感覺,似乎有危險來襲。
而男聲似乎也被前奏的不安所感染,禱告的速度加快,再加快。
然后就出現了一股空間感極強的片段——這是通過對打擊樂的部分做了濾波處理,過濾之后,加強了選定方向的強度;又通過清音吉他分解和弦的大量混響,把這個方向往四面八方衍生,都變得很強。
簡單來說,就是從技術層面給沒有音樂底子的人,也能感受到這種空間感。
“...”這已經完全是屬于編曲得相當精美的范疇了,你管這叫demo?
鄧斌不由得黑線:即使以最嚴苛的標準,起碼也百分之八十以上了吧...
并且這種細節配合的驚艷感,畫面感,空間感:就真的不只是需要配合想象,對他來說,簡直是已經把這個畫面再腦海里畫了出來。
真好啊,不過我也不是沒見過...
鄧斌盡量保持著格調。
不過還沒等他想完,耳機里就傳來兩聲像是“駕!”“駕!”的聲音,伴隨著一陣軍鼓節奏的底鼓,一陣刺耳的聲音直接觸擊他的大腦皮層:
“啊~~~~”
“啊~~~~”
“啊~~~~”
“啊~~~~”
這段loop循環,直接讓他當場抖了一下。
...
“夠了,我得等一陣了!”
鄧斌一下子摁住暫停鍵,整個人已經止不住地往外出氣。
雖然知道葉青的歌前奏就很厲害,很抓耳的那種,但是這次的《以父之名》絕對是教科書級別的前奏。并且,同為黑暗風格,完全不是走的《夜七》的路子,而是專屬于它自己的。
更關鍵的是,要素過多:
除了完全是一幅電影配樂的感覺的音樂,接下來的歌詞還有黑幫,宗教,救贖...
“怎么了?”
葉青有些不明所以,他以前還真沒見過這種情況。雖然自己的制作人也有在第一次看到曲子,就各種暫停,驚嘆,
但基本上也都是一次性聽完:
鄧斌這樣子,看樣子今天是要停在這?
“我覺得今天,至少現在先停在這。”
鄧斌還真不是別的,他有自己的理由,所以很快解釋道:“我覺得我對歌詞里很多東西都不是很了解,這樣,你讓我先至少重新看一遍教父系列,然后了解一些宗教的典故,再補充下知識,然后才能充分地欣賞...”
就像是電影,第二次第三次看可能也很有感覺,但是一般來說最有感覺的,是第一次。
鄧斌很清楚:
面對一首完成度已經不低于百分之80的歌曲,葉青需要的,是他的靈感。而第一次聽的時候,往往思緒碰撞得最激烈,靈感爆發也更多。
那還不好好地做準備?
“...也行。”
葉青想想,王凱興本身就很熟悉福爾摩斯系列,當初磨靈感,也是磨了好久。
“那我們改天吧,明天一天的時間你夠么...”
“夠了夠了!”鄧斌立馬點頭。
他其實今晚就打算把教父看完,然后再搜集資料,巴拉巴拉。
畢竟說實話,誰又能忍住看個好電影,好書,好歌,到一半的時候就戛然而止呢?也就是他要堅持自己的專業素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