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青笑笑,沒有多說。
不過,在這個時空里如果他本身自己就是一線的標準的話,那他的專輯質量下滑,只能是一線的標準下滑,而不是葉青本人下滑。
所以與其擔心新的專輯首發,他還不如擔心毛一航的新戲。
...
葉青給自己發專輯和殺青之間留了這么多時間,就是為了處理這些事情的。所以話說葉青從《烈日灼心》殺青回京后,毛一航的新戲也差不多進入尾聲,不過還是拖了一陣。
他拍戲算有規劃的。
這次的團隊也非常成熟,出現這種問題,就是毛一航拍的有些過頭,但也沒太過頭。
有些過頭,是因為遇見好演員,導演其實很愿意去捕捉那些閃亮的瞬間。
加上這部戲,也是拍的物質與愛情的故事,說白了,面包與玫瑰。所以這樣的傳統題材類型,已經被拍過無數次了,就很需要劇本上的創新以及演員的靈感迸發。
好處也是有的:
這樣的題材,大家基本上都能看得懂。所以大概都能明白這倆人從頭到尾都在糾結什么事情,有什么看不懂的地方,帶入這個主要矛盾,至少不會看得迷迷糊糊的。
現在的市場,已經不太歡迎那種迷迷糊糊的電影了。
最近基本的故事,還是要講清楚。
否則就像是葉青之前也面試過一些導演,這些導演還自己折騰了好些作品,其中還有頗為靈氣爆棚的畫面。但他們本身就陷入一個自嗨的境界,需要觀眾去明白他們的內心。
不是說,自嗨不好。
葉青很知道,藝術創作肯定是要有自我沉醉的部分,自己的想法在的,才能構成兩點。主要就是不能純自嗨,得留出一部分,和觀眾聯通。
而毛一航的《三枚戒指》在這個方面,就權衡的還比較好。
所以算得上是沒有特別過頭。
但這事也是因為青葉文化的擴招,新來的監制非常“冷面無情”,大刀闊斧地砍掉了毛一航很多突發奇想,但是收益率相當低的事情——可能會砍掉天才想法,但是保證了整體利益。
這些也自然讓毛一航稍微有些不滿,不過他也知道人家敢這么做,背后站的肯定是葉青。
而葉青呢,也從來沒有打算就這么一直順著毛一航:
他又不是做慈善的。
培養毛一航呢,是覺得他有商業電影導演的潛力,也有文藝片導演的巧思。所以他希望能做一個平衡,而絕對不是讓毛一航往他自己喜歡的文藝方向飛馳。
這一點,是葉青必須堅持的一個原則。
事實證明呢,這個原則也不是那么難接受。毛一航也學會了小聰明,把自己零星的其他想法,融入到同一個項目里,然后再加場。
對此,葉青當然不在乎了,松弛有度嘛。
所以最后呢,他也過去看了粗剪版。
...
“這段還不錯,但是色調會不會太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