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就是他們自己。”郭淡雙手一攤,笑道:“他們的思想就是為我服務的。”
徐姑姑沉吟少許,抿唇一笑,又拿起今日剛剛出爐得報紙,問道:“為何你偏偏要以守孝為切入點,批判禮教。”
郭淡笑道:“作為商人,誰愿意自己的雇工因為守孝而曠工三年,普通工人也就罷了,關鍵是那些人才,一個人有幾個三年?守孝制度必然要廢除。”
他準備了這么久,當然不僅僅就這么結束。
他得提出具體訴求,以具體行動來顛覆禮教。
戴著頭巾,趕著禮教的事,那有個屁用。
故此今日他又發行了一篇文章,大肆批判禮教所推崇的守孝制,表示此乃不忠不孝。
大好年華,本是為自己,為國家出力之時,卻待在家三年,什么都不干,還白吃白喝,這是為不忠。
父母望子成才,你卻虛度光陰,這是為不孝。
什么是孝順,那就是要努力工作,年年996,力爭上游,光耀門楣,給父母帶去更好的生活。
孔圣人都說了,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你活人都侍奉不好,你還能侍奉好鬼?
你蒙誰呢?
活人你不去守,死人你跑去守。
你守孝三年又是給誰看的?
說白了,守孝其實守得不是父母,而是禮教。
這就是守給他們看的。
而孝本是發自內心的,那么如果你內心不愿意守,你可以不守嗎?
不可以。
因為不守得話,將無立足之地。
如果世上沒有守孝一說,你卻仍然不愿意離父母而去,那即便守孝三十年,也不為過。
由此可論,守孝制度其實就是對孝順,是對父母的最大侮辱。
他是借孔子之言,來反駁禮教。
之前也經常拿孔孟來舉例,因為他知道,千年思想,都已經深入骨髓,能夠徹底否定嗎?
如果想徹底否定儒家,那只會反噬自己。
他將儒家定義為修身,學習儒家的為人處世,是一個基礎,與他之前提倡的是如出一轍,更高層次的學問,就是法家,科學,經濟。
且否定以儒治國得思想。
這篇文章立刻博得年輕人的支持,其實大家都是深有感觸,意氣風發時突然跑去守孝三年,內心當然是很痛苦的事,很糾結的事,誰也不可否認這一點,可圖得是什么,捫心自問,真的就是一份孝心嗎?
肯定有,但也肯定有人是懷以失落在守孝。
原本大好前程,結果因為守孝,而無奈放棄,但問題是那些盯著他守孝的人,又不給予他任何補償。
只不過以前大家都不敢說半句不是,如今郭淡提出來,那大家當然立刻反對。
孝,對于禮教而言,絕對是核心價值觀。
否定禮教制定的孝制,那等于是否定禮教。
而那邊萬歷也馬上下旨宣布,守孝全由個人自由選擇,守多久也由個人選擇,今后評選官員,守孝將不計考察之內,但是今后清明節假期增加一日,而年節假期將延長三日,原因就是為了讓百姓去掃墓、祭祖,畢竟古代交通不便,清明節多放幾天也沒有什么意義,而年節大家都回去,假期增加在年節。
這下面給理論,上面就給政策。
帝商組合這一套組合拳,打得禮教是找不著北。
慈寧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