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且作為皇親國戚,牛嬸也是一個手眼通天的狠人。
……
以上皆為百官們自行腦補。
實際上,牛嬸倒確實在做些事情,發揮一下中老年婦女熱衷八卦的余熱,但老李太監確實只是一個沉浸在可樂和炸雞之中的快樂肥宅。
如今已經是十九世紀了,朱富貴也沒指望依靠古老的特務系統來控制百官。
當然,他們能心存敬畏,這是一件好事。
但明朝200多年的歷史已經證明了特務治國行不通,所以朱富貴還是準備將寶壓在制度建設上。
只是可悲的是,縱觀古今中外各個國家朝代,在根除**方面似乎都沒有什么特別成功的案例可以讓朱富貴全盤復制。
被人奉為圭臬的選舉制度,如果運行良好的話,在一定程度上能保證基層更清明一些,但對于高層卻毫無用處。
他們有太多太多的辦法,將**變為合法的政治獻金了。
而選舉制度如果運行出現了偏差,比如朱富貴老家選村官的那種局面,這就是一場災難了。
朱富貴暫時還想不到好的方法,只能盡量約束。
好在和絕大部分做大蛋糕的新興政權一樣,大明目前還算是風清氣正。
總得來說,目前的大明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皇權訓政+軍事管制的特殊狀態之中。
……
在新津簡樸的集裝箱行宮中春風再度之后,第二天一早,朱富貴與殷素素睡到九點半才起床。
洗漱完畢后,兩人正在喝牛奶,老李則圍著圍裙煎荷包蛋。
警衛員拿來了從鳳都運抵的新報紙。
早餐時間看看報紙是朱富貴養成的好習慣。
至于《韓漫合集》朱富貴已經戒了。
這玩意兒實在太不適合夫妻間分享了,海量的牛頭人大軍搞得朱富貴一度疑神疑鬼。
今天的報紙依然是經典的《新英格蘭報》。
這次的頭版頭條居然不是美國內戰,而是英國輝格黨正式更名為自由黨的消息。
《新英格蘭報》似乎是親輝格黨的報刊,在文章中回顧了輝格黨的歷史,為它大唱贊歌。
并且有意無意地貶低一下輝格黨的老對手利托黨。
什么輝格黨、托利黨朱富貴聽都沒聽說過。
上網搜索并仔細研究了一下,朱富貴才知道前者就是后來的自由黨,后者就是后來的保守黨。
而如今掌權的正是與維多利亞女王關系良好的自由黨。
說句實話,朱富貴還是更喜歡他們原來的名字,輝格與托利。
“輝格”一詞源于蘇格蘭語,意思是“強盜”。
“托利”一詞源于愛爾蘭語,意思是“不法之徒”。
聽聽,多么的貼切啊!
朱富貴是不贊成翻譯界搞所謂“信達雅”那一套的。
這種極力美化外文著作的翻譯法,把原本中性甚至是貶義的西方詞匯全都搞得很高大上的樣子,大大麻木了中國人。
因此朱富貴決定了,以后給英國佬的政黨翻譯,就用“自由強盜黨”和“保守罪犯黨”好了。
多么的簡單直白,一看就能理解他們的主張。
如果可能的話,朱富貴打算以后將“英美德法”這四個明顯美化的國名也給改了。
不說用羅剎、匈奴、鬼方那樣明顯的貶義詞,起碼也要用俄國、蒙古這樣的中性詞吧?
當然,這些都是后話,現在大明單方面改名也沒有什么意義。
就像后世的白俄羅斯拼命要求中國人將他們念成白羅斯一樣,誰會理睬近乎空氣一般的他們呢?
“好的,白俄羅斯!”
“明白了,三毛子!”
“烏拉!烏拉!烏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