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拿著小杯子喝酒,吃著寡淡的蔬菜,眼神飄忽不定。
“井上君,魚油、陶罐等物我已經藏在碼頭的貨倉后面了,還是老配方。”
“伊藤,下個月我們就要去英國留學,此時再做此事,是否太過冒險了?”
砰!
被稱作伊藤的男子將酒杯砸在桌子上,低聲道:
大家好,我們公眾.號每天都會發現金、點幣紅包,只要關注就可以領取。年末最后一次福利,請大家抓住機會。公眾號[書友大本營]
“井上君,米國統領在報紙上捏造我國國書,提出羞辱之至的二十一條《米日條約》,此等國仇不報不為大和男兒!你難道害怕了嗎?”
被稱為井上的男子臉上一紅,連忙道:“去年你與久坂、高杉他們潛入品川御殿山英夷公使館,鋸斷大門,投擲燃燒彈,那是何等少年風采,吾恨不能同往之,今日怎么會退縮!”
“那就好,今夜我們就燒了這米國商船,讓西洋人見識一下我們大和男兒的骨氣!”
言罷,這個叫做伊藤博文的年輕人將最后一口清酒喝盡,起身支付了酒錢,與友人披上風衣,匆匆向碼頭而去。
……
兩人悄悄駕駛著木制小舟,接近了大明艦隊。
當然,在他們的眼中,高高飄揚的星條旗哪怕在黑夜之中也顯得如此刺目。
伊藤博文檢查著隱藏在寬大袍子內的燃燒彈,為稍后的法外狂徒行為做著最后的準備。
去年一整年,無論是親自動手火燒英國使館,還是參加下關戰爭,又或者是薩摩藩發動的驅逐攘夷派的政變,一幕幕往事在他的腦海中回放。
天皇也好,幕府也好,薩摩藩也好,都是一幫奴顏媚骨的軟骨頭。
伊藤博文在心中忍不住生出了這樣的想法。
但伊藤不知道的是,在歷史上,當他一個月后來到英國留學,親眼見識到西洋人強大的科技實力和軍事力量之后,他的信念最終被現實無情地碾碎了。
伊藤博文認識到:“攘夷決非上策,只有開國,向西方學習,才能成就強國大業。”
在未來的第二次下關戰爭中,伊藤博文寫信力勸藩主毛利敬親不可“攘夷”,絕不能與洋人開戰,否則有存亡斷續之危,不如將此國力用于恢復王政,以完成國內統一。
不過極端仇視洋人的毛利敬親并未采納伊藤博文的建議,最終在戰爭中慘敗。
過了僅僅一年,高杉晉作等下級武士起兵,奪得藩政,作為高杉的老友伊藤博文也力主將“攘夷”變為“開國進取”,與洋人交善。
如果23歲的伊藤博文見到了30歲的自己,恐怕會一刀將他捅死吧?
有如那位“不負少年頭”的美少年一樣,最終,伊藤博文活成了年少時自己最討厭的模樣。
當然,最終歷史證明,伊藤博文的選擇是正確的,至少對于他那一代人來說。
……
“伊藤桑,這船怎么是鐵制的?”
井上馨的驚訝聲打斷了伊藤博文的思考,后者也伸出手,摸了摸“嘉定號”的船身。
伊藤博文也失態道:“能使鋼鐵浮于大海之上?如果米、英等國派此等炮艦來我們日本,我們該如何抵抗?”
“這樣的鐵船怎么可能燒毀,伊藤桑,我們快回去吧!”井上馨連忙說道。
“不,我不信,我不信這艘船通體都以精鋼鍛造,肯定只是木殼船加了鐵皮!對,就是這樣!”
伊藤博文覺得自己已經看穿了西洋人的伎倆,他從船底摸出一套繩索,向“嘉定號”的船舷拋去,“井上君,隨我一同登船,咱們從內部將這艘怪船燒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