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快扶哀家回宮!”
杏貞連忙叫喊道。
“小佛爺,咱不看了嗎?”李蓮英意猶未盡地問道。
火燒洋人,多有意思啊,就這么走了,不是太可惜了嗎?
“哀家是個心善菩薩心腸,聽不得畜生叫喚!”
杏貞捂著心口,忙道,“而且以哀家看,今天稍后說不定還有大的,那位爺要的東西,咱得快點想辦法給打包好!”
·
轟!
轟!
威爾遜捂著耳朵拼命逃竄。
這些燃燒彈果然如同報紙上描述的一樣可怕。
任何沾染到白磷火焰的人,都會被點燃,連骨髓都會被燒干。
想要在這樣可怕的攻擊中生存下來,只能想辦法尋找掩體。
但是明國人尋找的這個轟炸點位置顯然經過了精心的挑選。
因為靠近京師,所以附近的森林都被砍掉了,以防止攻城方就地建造工程設備。
這是古代守城的基本常識。
以至于在歷史上,八國聯軍進北京的時候,要當地人幫忙提供梯子。
實際上,就算有森林,以華北地區的干旱程度,一把火下來,也是人樹俱焚。
不過樹是無辜的,制定作戰計劃的時候還是盡量避免了這一點。
在這里,沒有樹,沒有水塘,沒有寬大的溝渠,只有農田里面長著的枯黃的作物,和早就提前騰空的少量農舍。
有幾個印度人鉆進了豬圈,連人帶豬圈,以及里面無辜的小豬仔一道被燒成了焦炭。
以至于后期處理尸體的時候,已經分不清哪個是人,哪個是豬,只好一起埋了。
這樣的情況下,軍紀已經沒有什么用了。
所有人都在做無規則的布朗運動。
反倒是耳朵被刺聾了的夏爾馬,還忠誠地拉著阿姆斯特朗大炮,朝著北京方向走去。
實際上,如果是一支精銳的英國陸軍,并且經過相關訓練,威爾遜還有把握控制住局面。
飛機造成的壓迫感雖然強大,但理智的想一想,這其實與排隊抵近槍斃相比,也并不更加駭人多少。
兩撥人抵近至五十碼,相互放槍,這樣的紀律和膽量,或者說用反復的訓練讓士兵麻木機械的執行規定動作,同樣也能讓他們頂著頭頂的炸彈前進。
唯一要改良的就是隊伍的密集程度而已。
線列前進這種戰術在明法戰爭、普法戰爭之后就已經徹底淘汰了。
法國人親自證明了線列的余暉已經不復存在,散兵才是面對重火力唯一可行的手段。
但訓練方法還是一樣的。
訓練面對機槍,頭頂轟炸而不后退的士兵是可行的。
但只可惜,威爾遜手下的這些殖民地士兵既沒有經過訓練,更沒有多少紀律意識。
沒頭蒼蠅似的的印度人到處亂跑。
甚至有幾個身體上掛上了白磷火的印度士兵朝著長官們跑了過來。
威爾遜和威爾遜的同僚們果斷開槍將他們處決在遠處。
期間,威爾遜和其他一些英國士兵也不是沒有嘗試過舉槍朝天空射擊。
步槍打飛機,并不是完全不可行。
畢竟如今的飛機還十分拉胯。
只可惜,飛機拉胯,威爾遜手里的步槍同樣拉胯。
200~300米的距離,水平射擊都無法保證準度,更別說是朝天射擊了。
甚至還出現了子彈落下,造成誤傷的情況。
好在,明國的飛機還是太少了。
三輪投彈之后,那些古怪的飛行器就耀武揚威地在天空中做了幾個盤旋動作,朝著東邊飛去。
死里逃生的威爾遜總算長舒一口氣。
自己幸運的沒有葬身火海。
舉目望去,或者都不用抬眼看,就聞著空氣中令人作嘔的烤肉香氣,威爾遜就能想象的出來是如何一副慘狀了。
“立刻收攏部隊,進北京休整!”
威爾遜下達命令。
四散而逃的部隊漸漸歸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