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時間12月25日,上午10時14分。
當老丘吉爾乘車前往威斯敏斯特宮準備做國會報告的時候,幾乎倫敦所有的廣播中都播報著兩個新聞:
“威斯康星州索沃要塞被明國重炮攻破,奧利佛將軍殘部退守芝加哥,十三州第二大工業城市直面明國兵鋒!”
“昨日傍晚,明國大西洋艦隊擊沉我國“好人溫斯頓”號郵輪,船上搭載的4700名陸軍官兵,68名海軍官兵,以及隨船護送的兩艘護衛艦上的350名官兵中,除一位名叫約瑟夫·湯姆遜的陸軍中尉外幸運獲救外,其余全部遇難。”
整個倫敦都被早間廣播新聞里的報道給驚呆了,他們幾乎都不敢相信自己耳朵里聽到的事實。
明國人在大西洋上,在大英帝國的內海之中,對大英帝國的運兵船發動了卑鄙無恥的襲擊!
這是帝國歷史上最嚴重的慘案,也是遭到最嚴重的羞辱。
對于戰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預期。
如果那4700人是在一場遭遇戰中喪生,還不至于如此令人難以接受。
但他們是連還擊都做不到,便連人帶船一起葬身大西洋了。
一整個兵團瞬間融化了!
就如歷史上開啟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幾個君主,沒有誰會想到這場戰爭的烈度會超出以往如此之多,最終葬送四個皇朝,流干法蘭西之血,并將日不落帝國打落神壇。
隨著戰爭的進行,戰爭預期將朝著不可知的邊緣滑落。
英國人第一次意識到了,明人是有可能跨過大西洋對英國本土造成威脅的。
日落入侵是可行,并且高度可行的!
無成本的,單方面的侵略與掠奪,正在變成過去式。
英國與明國的沖突,不再是代理人的沖突,不再是殖民地的沖突,而是戰火隨時會蔓延到英倫三島的,生與死的沖突!
當丘吉爾熄滅雪茄,因為過于肥胖而由他的大兒子,威爾士親王的同道好友詹姆斯·丘吉爾少校攙扶著緩步穿過大廳時,整個威斯敏斯特宮中響起了一陣低聲的議論聲。
威斯敏斯特宮是一座古老的宮殿,也是1689年君憲之后英國的議會舉行的地方。
丘吉爾一聲曾接受過無數次質疑,但從來沒有一次像今天這樣。
帝國花費在扶清制明,遠東平衡上的財政多達1200萬英鎊,接近過去四年中英格蘭本土財政總預算的2.2%,帝國財政總預算的0.9%。
這當然是一個驚人的數字,然而帝國得到了什么呢?
清國的合法政權已經被顛覆,新生的韃宋政權向明國稱臣納貢,并加入三皇同盟,向大英帝國及大英帝國的盟友宣戰。
使用英國納稅人的錢建立的熱河兵工廠、大同軍械廠、灤平煤礦、唐山鋼鐵廠等,全部被移交給了明國。
而且根據明國報紙上的新聞顯示,這些工廠根本沒有遭到任何的破壞。
英國專家撤離的時候只顧逃命,根本沒有浪費時間去破壞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