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有一個輕微的損壞,明國工程師總能從不知道何處找出來一個油紙包,里面裝著一整套完整的圖紙。
只是因為明國工程師實地考察后,認為英國設備的技術指標不能滿足明國標準,生產的產品無法無縫銜接明國工業網,必須升級改造,從而沒有立刻復工復產而已。
可以說,英國在遠東投入的金錢,非但沒有成為射向明國的子彈,反而成為了明國的戰利品,變成明國海軍射向帝國海軍的魚雷!
這一切都怪臺上這個胖子,他是主導帝國遠東計劃的負責人,滿嘴火車的賽賓斯·丘吉爾!
老丘吉爾似乎沒有受到任何影響。
他登上講壇斜坡,走向演說的位置。
面對著黑壓壓的人群站在那里,面色冷峻而嚴酷,雙目凝視前方。
老丘吉爾扶著講臺,忽然從口袋里掏出一支雪茄點了起來。
頓時,會場中響起了不滿的聲音。
但丘吉爾卻恍若未聞,而是淡淡的說道:“古巴雪茄,先生們,珍惜它的味道吧,很快,倫敦城里就買不到任何一支古巴雪茄了。”
他的眼睛在大廳里環視片刻,看著坐在前排的帶著鳥嘴面具的維多利亞女王、內閣成員、最高法院的大法官和法、俄、奧、比等國的外交使節,然后抬頭望望座無虛席的樓廳觀眾席。
在那里,倫敦泰晤士報、每日電訊報、晨報等等著名的大報社的記者正拿著筆,準備速寫。
丘吉爾知道,他們不會漏過自己這個大英首先的任何一個詞語。
此外還有新成立不久,但已經大獲成功的英國國家廣播公司,即BBC電臺的記者們。
那些笨重的錄音設備早就放在了講臺邊上,他們已經得到授權,向全倫敦的市民直播這場關乎大英帝國命運的演講。
在帝國國家信號廣播塔可以覆蓋到的范圍內,購買的起收音機的小資產階級與小貴族們,都在等待廣播里那個既陌生,又熟悉的聲音。
“女王陛下、議長先生、上下兩院各位議員先生:
就在昨天,明國海軍襲擊了我們派往新大陸主持正義的軍隊,造成了嚴重的人員財產損失,對于為國捐出生命的年輕人們,我謹代表內閣全體大臣表示遺憾。
大西洋地方,歷代大規模征戰五十余次,是非曲折難以論說,但史家無不注意到,正是在這片海域,決定了多少代王朝的盛衰興亡、此興彼落,所以古來就有問鼎海權之說。
當年法蘭西斯·德雷克提督三路會合格瑞福蘭,重創無敵艦隊,費利佩二世見大勢已去,宣告國家破產。
公元1869年6月,也正是在這波濤洶涌的大西洋上,我不顧危險,親自率團前往明國探查虛實!
我不明白,為什么大家都在談論著切薩皮克灣中康沃利斯將軍選擇向美法聯軍投降,仿佛這大西洋古戰場對我們決定了兇多吉少。
四年前,我從大西洋踏上征途,開始了政治生涯的新篇章,區區不才,就任了大英帝國首相一職。
本首相每到一地演講,紳士們竭誠歡迎,真可謂占盡天時,那種勃勃生機、萬物竟發的境界,猶在眼前。
短短四年之后,這里竟至于一變而成為大家對帝國政治口誅筆伐,喪失信心之地了嗎?
歷史將證明,我們的選擇是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