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為什么,在立國十年之后,朱富貴才選擇收復華夏故土的原因。
比起殷地的單純,想要在這里展開工作,實在是復雜太多了。
好在對此朱富貴早有應對,大明很早就在超量培養各級公務員,以應對重返神州的管理工作。
朱開濟就是其中之一。
朱開濟雖然學歷不高,但是歷任鳳都手表廠工人、勞動標兵、車間主任、組裝部部長,騰龍山伐木廠副廠長,戶部員外郎,新秦同知州等工作,得到了充分的鍛煉,政績十分出色。
這一次被委以重任,成為石家莊知府,朱開濟同樣兢兢業業、耐心細致、不折不扣的完成了朝廷委托的任務。
當然,兢兢業業、耐心細致不代表一味軟弱。
一手胡蘿卜,一手大棒。
軟硬兼施之下,朱開濟拉到了第一批來石家莊務工的華北農民。
那個時候正是春忙的時候,這些人被拉來工地,沒法參與最重要的春播,幾乎是戳著朱開濟的脊梁骨來的。
朱開濟甚至還多了一個朱扒皮的外號。
這些心有怨念的農民工,在工地上能磨洋工就磨洋工,若不是用精神注入棒打,都不肯干活。
結果當天晚上,當用洗澡盆裝著的白菜燉豬肉被端上來時,他們都傻眼了。
啥情況?
斷頭飯哪?
好多鐵打的漢子都哭了。
看來這次是真的有去無回,要送去前線和洋人打仗,然后婆娘改嫁,兒子討飯了。
直到一個月后,他們一臉懵逼地扛著半扇腌豬肉回到家,見到了同樣懵逼的老婆孩子。
糧食也是有的。
太多了。
扛不動。
得回頭租個車。
雖然只是碎玉米等雜糧,但這也是正兒八經的糧食啊!
比那幾畝旱地里種的產出都差不太多了。
關鍵這只是一個月的工錢!
還沒算上一個月來吃朱家的,喝朱家,自己都胖了。
那朱天子是真的沒話說啊!
算上肉包子的話,在工地上,一天三餐都能見著豬肉!
這是什么生活?
這是地主老爺也過不起的生活啊!
這下子,任憑那些地主文人如何煽風點火,百姓們都不會上當了。
他們拖家帶口,呼朋引伴,源源不斷的勞動力來到了石家莊。
而這里供應的豬肉依然充足。
什么是幸福?
天天能吃豬肘子就是幸福!
這一刻,河北老農與柏林市民的感官是一樣的,他們都深深的幸福著。
特別是當他們得知,萬歲爺為了與洋人開戰,每天只吃一頓飯,剩下錢來給大家發豬肘子時,這些未必特別淳樸,但絕對分得清恩怨曲直的華北漢子們,心中只有努力工作,以報天恩的感情。
而朱富貴則表示,多吃一點吧,誰讓現在豬肉價格跳水呢?
五塊錢一斤的豬肉,比前兩年便宜了不知多少!
此時大明不囤積豬肉,更待何時?
大萌實業采購了大量豬肉。
與此同時,朱富貴反手又買了一手牧原股份,完美對沖,美滋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