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他們說起左王爺是若何大發神威,救中華西陲于倒懸的時候,更是忍不住地嘴角上揚。
畢竟,大丈夫立于世間,不就是應該當帶三尺劍立不世之功,被萬民傳頌嘛!
左宗棠一生不愛財,但不能說不愛名。
當然,他愛的不是虛名,而是真正能流芳百世之名。
如今心愿達成,當浮一大白!
只是聽著聽著,那些書生后面說的東西左宗棠就聽不懂了。
不是說左宗棠不懂治理地方。
以一個滿清封疆大吏的標準來看,左宗棠治理地方的能力絕不在他的軍事能力之下。
但他無論如何想不通,大明怎么就能把這么個鬼地方變成塞上江南呢?
“那啥,大明難道從南邊引水來了?”左宗棠說出了一個曾經聽趙喜柱提起過的設想。
“呃……那倒不是。”
書生搖頭道,“據說是沙經方博士曾經親自坐著胖頭魚飛艇來這里視察過,想要鑿穿大山引南方之水北渡實在太過困難,不是咱們這代人能夠做到的。”
“那言下之意是,下一代人有希望?”
左宗棠被嚇了一跳。
許多年前他聽趙喜柱說,圣上在《建國方略》中設想,將在全神州修建十萬座水庫,用大壩截斷長江黃河,還要將南方之水引到北方去。
當時左宗棠完全是當做天書,甚至是笑話來聽的。
可如今他才知道,原來圣上說的都是認真的。
他甚至還派了一個姓沙的博士來調查過了!
話說回來,那個沙博士,名字好像和李少荃的大兒子一樣啊,也不知道那個小子怎么樣了。
李鴻章的那個大兒子,左宗棠當年還曾經指點過他一些詩文呢。
是個木楞的小子,這輩子恐怕在文學上有什么出息了。
現在怕不是被李少荃養廢了!
搖搖頭,左宗棠將思緒從故人身上收回,又問道:“幾位小哥,你們還沒說,你們為什么到了隴中呢?莫不是來修路的?”
領頭的書生答道:“嗨,老丈,你別聽胖子胡扯,咱們幾個肩不能扛,手不能提,哪里是當兵的料?別說當兵了,就是當筑路工人,也是屬于吃飯多,干活少的那種……”
“那你們是?”左宗棠好奇道。
“老丈,時代變了!”
領頭書生笑道,“過去做工務農,大字不識一個也無傷大雅,只要有膀子力氣就行,但如今,替萬歲爺打工,不識字是不行的,萬歲爺說了,必須要提高勞動人口素質。
簡單來說,如今在隴中的幾家大型企業和廠礦,無不需要脫盲的工人。
工人好招,以皇辦企業的待遇,從西安到嘉峪關,哪里沒有愿意賣力氣的窮苦人?
但給工人脫盲,就是一件難事了。
也不瞞老丈,我們四個哪里是什么巴中四大才子,其實是四個給稚童開蒙學的童生,連秀才都沒有考上。
但因為都各有本事,發蒙的水平高,這才被皇家石油長慶分公司聘請為教習,負責給新員工開識字速成班。”
“皇家石油長慶分公司?”
左宗棠還聽真說過這家公司。
西楚訂購的不少汽油、柴油,好像就是這個牌子。
甚至左宗棠本人還有一把藍色的雨傘,上面就寫著“皇家石油長慶分公司”幾個大字。
因為質量很好,經久不壞,左宗棠一直用到現在,就放在馬車上來著。
領頭的書生面有傲色的道:“沒錯,咱們的長慶油田可是西北命脈。左王爺經略呼羅珊,與羅剎鬼和英夷交戰,所用的油料,其中有不少都是我們公司出產的,替萬歲爺節省了不少太平洋油輪的運載量。
老丈,我看你們一路都坐馬車,實在是落伍咯,等過幾個月蘭州汽車廠投產,你們說不定就能坐著咱們神州自己生產的皮卡回內地了!
總之,萬歲爺說了,只要西域一日不失,中華一日不退回蔥嶺以東,那么甘隴地方便一日不會衰弱。
雖然這里的自然條件差了一些,但人定勝天,自然條件可以改造。
隴中之于西域,之于呼羅珊,乃至是鮮卑利亞的重要作用,是誰都無法替代的。
蘭州,必將成為大明中西交通之樞紐與腰肢也,此乃西部明珠,大明紐腰,西域都護府與西楚之基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