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艦隊攜帶的燃料極多,足可支撐十個月。
只不過,船隊的食物必須要配給了。
那些個鄉紳闊太,每天吃兩個罐頭的日子一去不返了。
李鴻章剛想傳令下去,忽然瞭望水手喊道:“前方有島嶼,上面有好多肉山在動!”
鄭保國一聽,連忙舉起了千里鏡看去,接著大叫道:“這個老夫認識,這個老夫認識!”
他高興地握住李鴻章的手,笑道:“我說這里怎么這么冷,李爵爺,咱們是到熊島了,那些肉山都是美味的大海象啊!”
·
鄭保國的判斷當然是錯誤的。
因為他們所在的地方接近南極而并非接近北極,與大明在阿留申群島建立的海軍基地幾乎是在地球的兩端。
鄭保國看到島嶼不是熊島,而是象島,看到的肉山自然也不是海象,而是同樣巨大的南極象海豹。
雄性南極象海豹是體型最大的鰭腳類動物,雌性則比海象稍小。
總之作為動物盲,看到這兩種肉滾滾的海生哺乳類是很難區別出來的。
當然,對于饑腸轆轆的水手們來說,也不需要分辨。
這些體型龐大、富含油脂,且行動笨拙的家伙,是最好的食物來源。
一路上,李鴻章雖然看見了許多冰山,但實際上,這些冰山并非如他所說的是“終年不化之冰”。
這些冰山乃是南極冰蓋上斷裂下來,漂浮到這里來的。
本身少保海峽的氣溫其實并不算低,海水的溫度在最冷的月份,也有接近三度。
而如今是11月,正是南半球溫暖的時候,故而會有很多冰山融斷漂來,并不是當地結冰的緣故。
登上象島的李鴻章一行,已經書寫了歷史。
因為象島隸屬于南設得蘭群島,而根據1959年簽訂的《南極條約》,南設得蘭群島屬于南極洲的一部分,該群島的主權不被締約國承認或爭議,而開放予各國作非軍事用途。
但此時的李鴻章可不會管什么狗屁沒影的《南極條約》。
航行許久終于見到陸地。
李鴻章命令劉銘傳等人,在此升起大明日月滿地金,與南唐鷓鴣旗,同時奏響《李公爵樂》,焚香祭天,向上蒼宣布,這座面積0.01T,約為8個香港島大小的島嶼,為南唐公國的第一塊海外領土。
當然了,這么個小破島當然是不可能安頓下那么多士紳的。
但萬事開頭難嘛,一個好的開始,就是成功的一半。
淮軍拿著長槍刺刀一次性捕殺了超過五百頭象海豹,組織了一場盛大的宴會。
而這座南極島嶼,其實也沒有多冷。
身處南半球盛夏,此時象島的氣溫高達8攝氏度。
只能說微寒,絕算不上冷。
實際上,按照緯度來算,這里雖然是南極州,但比冰島的緯度還要低。
而且和冰島一樣,有著強海洋性氣候,冬季沿岸有暖流經過,西風從暖流海面吹來,氣流溫暖潮濕,因此冬季氣溫比同緯度的大陸中心和大陸東岸暖得多。
更進一步說,象島距離其實后世的長城站只有不到五百公里了。
而長城站作為中國在南極建立的第一個科學考察站,其實并沒有深入南極腹地,而是在一個狹長的半島上,同樣為強海洋性氣候,條件沒有世人想象中那么惡劣。(如圖)
在夏天的時候,長城站的最高溫度可以達到13攝氏度。
冬季最冷的時候,平均氣溫也就零下六七度,極端寒冷的幾天,可以達到零下二十多度,比起東北的冬天,也沒有冷太多。
總之,南唐的艦隊趕上了好時候,抵達了象島。
鄭保國發現這里并不是大明在北太平洋的海軍重鎮熊島后非常失望。
不過他根據熊島的經驗,也建議李鴻章在象島建立了補給站。
進行補給之后,南唐大軍將繼續東,尋找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