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僅因為資歷,在毛利老弟那里混了馬關總督當當。
等到倭島光復,毛利老弟成為了毛利老丈人,在鳳都辦學校、當寓公之后,鄭保國也就以海軍少將的身份正式退休了。
陳強與鄭鯰魚聊著聊著,話題自然也聊到了鄭鯰魚的這位叔父身上。
鄭鯰魚將苦澀的紅茶一飲而盡,忍不住悵然道:“叔父啊叔父,我的叔父,你究竟在哪里啊,侄兒想你啊……”
·
德武十二年,西元1874年11月11日。
德雷克海峽。(如圖)
16世紀初,西班牙占領了南美大陸,為了切斷其他西方國家與亞洲和美洲的貿易,他們封鎖了南美大陸與火地島之間的麥哲倫海峽,嚴禁一切他國船只的來往,使太平洋變為西班牙的私海。
麥哲倫海峽是當年麥哲倫環球航行時發現的海峽,被當時的人們認為是從大西洋進入太平洋的唯一航道。
后來,英國奴隸販子兼海盜德雷克在躲避西班牙海軍追捕時,無意間發現了德雷克海峽。
當然,這條海峽,在未來還會有一個更加有名的名字,叫做少保海峽。
這是一道初中地理考卷常考的易錯題。
判斷題:少保海峽得名是因為李鴻章李少保第一個成建制地率領艦隊經過這里,并成為大明登陸南極第一人。
答案:錯誤。
因為少保海峽中的“少保”二字,并非指的是偽清頒發的太子少保銜。
身為大明的唐國公,李鴻章絕不會承認這樣的說法。
“少保”實際上是李鴻章的字,李少荃,以及時任南唐公國海軍總司令鄭保國將軍的名中,各取第二字組成。
為了紀念他們,為華夏苗裔在開枝散葉,遍布四海的過程中所做出的偉大壯舉,故而將他們通過的海峽,命名為少保海峽。
不過此時此刻,李鴻章面對著遠處漂浮著的冰山,終于忍不住問道:“保國兄,這里真的是天竺嗎?天竺會有終年不化之冰凝聚成山嗎?”
鄭保國也已經沒有了幾周前成竹在胸的模樣了。
他摸出老花鏡,對著海圖上下對照。
“差不多,差不多,唐國公請稍安勿躁,既然當年佛郎機巨寇哥倫比亞能夠向西找到印度,那么我們自然也能向東找到印度,畢竟地球是圓的嘛……”
李鴻章聞言,血壓瞬間到達了兩百多。
但是他又無法發作。
畢竟他雖然是所謂的國公,但真論身份地位,卻遠不如眼前這位大明海軍的泰山北斗,退役少將。
好比當年李氏朝鮮的國王,按級別也是親王一級的,但在天朝上邦的三品大員面前,不依然屁也不是嗎?
上邦天官,較之藩籬,那是有本質區別的。
以后戚文長、莫白等人就算只是封侯,自己這個公爵也是遠遠不夠看的。
眼前這位,李鴻章估計,等到大明正式封爵的時候,一個伯爵無論如何也是跑不掉的。
這樣的人,他是萬萬不敢頂撞的。
甚至李鴻章一度懷疑,這位退役海軍少將就是故意忽悠自己,帶走彎路。
他的背后可能是天子的旨意。
他是奉旨戰忽!
不過至少有一點是對。
他李少荃也是學過一點天文地理的。
知道這方世界原來不是天圓地方,腳下的大地乃是一個球形。
既然是球形,那多走幾日終歸是能到的。
當年英夷侵華,自廣州至塘沽,一路尋找海防的薄弱環節,讓清軍疲于奔命,從而形成局部以多打少之局面。
李鴻章也打算這樣征服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