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太謙虛了。”沈常樂捧道。
“不不不,如今京劇行當凋零,我只能算是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啊。其實要說出色,常樂你才是這份的。”張克比了一個大拇指道。
“上次春節,我幾個徒弟來家里找我閑聊還跟我說起過你,言語中滿是贊賞啊,你的存在對于咱們京劇的推廣、宣傳作用,甚至要比十個我還要厲害,光是現在津都這邊的京劇小團體,現在一個月的收入、上座率都比之前要高個五成不止。”
“除此之外,還有像上戲、中戲等戲曲專業的報名人數,在今年也有了很大的提高,這都是因為你在年輕人中的影響力啊。”
沈常樂也是受寵若驚般連連擺手道:“沒有沒有,其實我也就是做了一些我力所能及的事情,京劇如今就是酒香也怕巷子深,我最多就是在外邊多給打了些廣告而已。”
“能夠吸引住觀眾的,還是您各位京劇前輩的功底實力,和京劇本身的吸引力大而已。”
“行了行了,我就先打斷一下你們倆的商業互吹吧,常樂我先考考你,你覺得我這次把張克老板請來所謂何事啊?”郭桃兒看著一中一少兩人聊的越來越起勁也是略有無奈,趕緊把話題轉向了正軌。
沈常樂看了看不在說話保密的張克,又看了看一臉得意的郭桃兒,略做思考心中已經有了答案笑道:“如果我沒猜錯的話,張老板您是被我干爹請動大駕,在津都徳蕓社分社開業的時候表演《跳加官》吧?”
“哈哈哈哈哈沒錯,你看吧我就說這個問題肯定難不住他的。”張克哈哈大笑肯定道。
郭桃兒此時也是一陣無奈道:“好家伙還真是什么都難不住你了。現在的年輕人里竟然還真有知道《跳加官》的啊,真是稀罕了。”
沈常樂道:“這個我也就是正好跟師父聊天的時候,閑聊了解過一點。”
這個《跳加官》也是一種古代傳統的藝術形式,通常是在重要的正戲開場之前,會上演一場儺(nuo)舞,這也是是儺文化的一種。
是廣泛流傳于各地的一種具有驅鬼逐疫、祭祀功能的民間舞,這種文化早在清代初年就已經形成了定式,這種《跳加官》呢是一種獨舞,而且只用這種傳統的鑼鼓家伙作為伴奏。
其中的這個主角就叫天官,在道教文化中有三官大帝,傳統節日里面的正月十五元宵節、就是天官賜福的日子。
七月十五是地官赦罪,十月十五是水官解厄,而這個《跳加官》的儀式里,最主要的表現方式就是演員戴著白底黑鬚xu的笑臉面具,身穿喜慶的紅色加官蟒(蟒袍)。
整個獨舞的過程中是沒有唱詞和念白的,而是通過一邊跳一邊展開條幅的形式演出,條幅上面寫的多是吉祥好口彩的話,類似什么天官賜福、加官進祿、步步高升、招財進寶、必上王者、打牌必胡之類等等吧…………
主要就是為了在正戲演出之前,像觀眾們表達祝福和歡迎,而對于現在的社會來講,其實除此之外也是對于古代傳統文化的一眾宣傳和展示。
要知道在2006年的時候,儺舞就經國務院批準,已經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名錄了,而如今能在津都徳蕓社分社開業的演出之前看到,只能用兩個字概括——講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