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妖為敵,關鍵點也不是什么‘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三清之一的靈寶天尊所化通天教主,不就有教無類么?
用現代的某個梗說,當足夠強大時,還說什么‘非我……’那是典型的把路走窄了,應該是‘有容乃大,萬族來賀’,一如仙道吞噬其他大道,化為仙道支配下的小道。
之所以與妖為敵,是因為妖代表混亂,而仙道代表秩序。
自由散漫,無法無天……仙道不可能跟這類無政府主義者尿一壺。
什么遙遙似神仙,天地君親師才是貫穿仙道的根本。
天,是天庭,地是地府,不管是成仙還是死亡,都有人管……
所以這秩序與混亂,是模式之爭。
還有呢?還有什么敵人?
他想了半天,想出來了,‘眾道’也是仙道之敵。
比喻說明,仙道就好比地球上那幫玩精英政治的,關鍵標簽,個體,少數,貴族,領袖。
這樣的一個本質,天然跟蟲群之心什么的沖突,甚至是見了,就要弄死。
就他所知,仙道的那些仙戰,大部分就是與‘眾道’的高級形態文明,乃至聯盟在打仗。
魔已經是手下敗家,成為了磨刀石。
妖是烏合之眾,一盤散沙,再多也不成氣候。
唯獨眾道,恢復快,成型快,威脅力極強,動不動就呈現出Hold不住的情勢。
所以,寡與眾,是意識形態之爭。
由這第三大爭進一步細化分析。
魔物,也未嘗就不能有寡與眾之爭。
有蟲群特質的魔物,與天魔、魔君、大魔系的魔物,就存在眾寡之爭。
繼而發生魔物滅魔物的情況,也就不奇葩了。
尤其是有人在背后慫恿,比如仙人、道人什么的玩以夷制夷。
內戰,總是無比血腥和殘酷。
魔物船團貌似就把這種態度清楚的表達出來了。
寧肯錯殺三千,不肯放走一個。
有可能感染的生物全滅殺,秘境也徹底毀滅……
甚至,再發散性的想一想,他覺得,這個大千世界之所以跟仙界失聯,都有可能是這幫蟲群特征的魔物造成的。
負向+眾道,雙重敵對,堪稱大敵,強的一匹,很不容易搞定。
這樣的假設,也就能解釋通、為什么私人探索船出去兜了一圈、就帶回魔物了。
這不是什么小概率的巧合,而是這片虛界早被魔物污染。
在相關防范沒有做足的情況下,很容易就出問題。
同時,這也解釋了,為什么太虛宮沒有利用魔災搞事。
以其之前在東海利用冥淵給他挖坑的表現,魔災無疑也是可以利用的。
但太虛宮卻沒有。
他覺得,是因為謝天賜知曉其中利害,不想這一方大千世界被魔物荼毒。
畢竟外面的秘境再多,也不及大千世界的潛力。
更何況,經營外面的秘境,本身就是在刀鋒之下玩種田。
至于現今情況極具惡化,自然是因為魔物船團入場了。
一個壓一個。
蟲群魔物遭受了魔物船團的壓力,就開始加大侵蝕力度,無孔不入。于是秘境被波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