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也象征性的咨詢了一番蒯越、蔡瑁的建議。
但最終所得到的自然還是這個結果。
蒯越、蔡瑁都一齊附和了蒯良的防守策略。
既然得到了麾下重要屬官的一齊認可,劉表方才在猶豫之間有了決斷,令將領文聘領五千步騎渡河沿新野、樊城等重鎮背靠漢水防線,抵御袁氏的進攻。
樊城,新野等地盡數是連接襄陽與南陽的重要通道。
若是此道路被袁軍卻趁機切斷。
那南陽便與襄陽方面將徹底斷開聯系。
故而,縱然是布置防御,也是需要在漢水北面構建防線,以守衛襄陽的安危。
不然,一旦等到袁軍連戰連捷,攻破漢水已北的各處據點以后。
那一切時局可就遭了。
……
而就在雙方正圍繞著漢水已北的重鎮以進行爭奪之際。
荊襄方面目前所發生的種種戰況都在受人悄然關注著。
關中。
漢都,長安城,大司馬府。
原本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且已經位列大司馬,執掌朝政大權的李傕是已經親率部前往關東督軍,以此來擴充戰果的。
但在輕易擊破了段煨、張繡等人的空營,一躍而收復了洛陽周邊的京兆尹地區過后,卻也是收到了不詳的軍報。
斥候言:袁軍竟有一支部眾張繡張濟攻破了首府重鎮太原,并在之后大肆調集大軍南下河東境內。
暗中傳信,以提升段煨的默契程度。
隨后,待張濟率部趕至,與其周密的部署以及配合下,兩軍大破匈奴人于平陽、臨汾地界。
匈奴人也因畏懼到西涼軍的強悍戰力。
并且還有從旁已經受到張濟利誘而說動所集結起,威脅匈奴人駐地的白波谷山賊從旁環視。
最終亦是紛紛選擇了各自逃竄。
往匈奴屯駐地逃亡……
甚至,已經有些膽小的已經往塞外草原逃離。
一戰而打退了匈奴人的阻撓,段煨軍所部的進取路線自然也就暢通無阻了。
段煨隨即迅速攻取了半個河東,樓煩,以及西河等郡。
至此,張、段二人暫時間得以平分并州。
但這卻并不代表由他們二人徹底說了算的。
如今并州雖已經被瓜分,但卻是依然是太行山盤踞的百萬黑山軍,以及勢力稍弱的白波賊,甚至初敗的匈奴人一齊四足鼎立,各執一邊。
而這種“平分秋色”的局面,卻并不是令人所希望看到的。
原本李傕準備再度屯軍函谷關,以此來準備再度主動渡河沿并州方向攻擊。
但忽如其來的一幕,卻是莫名其妙地令他也搞暈了。
那就是段煨竟然與張濟聯手,兩方勢力一齊施壓。
河東郡,已經逐漸快支撐不住二家的擴張。
兩方分別從河東予以必經之路上對關中腹地以產生一種威脅。
此刻間,作為漢都的長安,亦是暴露于兩家的兵鋒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