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自然是不希望自家主公失去此迎奉天子的眼前良機。
而緊接著他又繼續勸誡著,方才是漸漸地令袁紹面上浮現出一絲意動。
遂方才問詢著:
“奉迎天子到鄴城,當真會有如此之大的優勢?”
袁紹自然也是提出了心間疑惑。
針對此問題,沮授心間亦是早有所料。
故而,他遂徐徐拱手解釋著:
“明公,若能成功擁立天子,將會比其余諸侯有極其之大的優勢。”
“首當其沖的自然便是政治資本。”
“我軍若能掌控天子,便能挾天子以令諸侯,借以天子名號來發號施令,以號令天下眾諸侯。”
“到那時,不管我軍征討何人,都可以先以圣旨予以駁斥,然后占據大義名分,以為大漢天下除賊的名聲。”
這一番番的言語聲勸說下,也頓時間令袁耀心間頗為心動。
他靜靜再度斟酌一番,便予以采納沮授此良策。
但就在他準備附議時,一側的文臣郭圖卻不由立即站出拱手唱著反調,遂道:“主公,此事可萬萬不妥啊!”
“萬不可聽取沮公與此言,此是妖言惑眾之心也!”
此話一出,袁紹頓時間便感受到濃濃的意外,遂道:“為何如此說?”
“主公,您不妨試想一番,若是天子當真被迎到鄴城,那他當真會愿意乖乖的配合嗎?”
“恐怕更多的可能是,主公出征在外,小皇帝卻是在后方大搞小動作,以擾亂,牽制我等精力吧?”
“綜合考慮,圖以為擁立天子,太過弊大于利!”
“有這空閑時間,我軍還不如準備充分一些,先爭取快速滅掉公孫瓚吧。”
一言而落。
亦是頓時之間出現了不同的見解。
對于郭圖而言,他自然是堅決反對奉迎天子。
畢竟,若當真將天子迎來,那時刻處于在天子、朝臣的眼皮子底下晃悠,那種感覺是真的太過不是滋味了……
而此話落罷,出乎意料的是,卻還有不少人出言附和著。
其間,就以許攸、淳于瓊等人為其中之罪。
以此數人為代表下,都是反對遣軍奉迎天下的。
這其實自然也就涉及到了兩派之爭。
其間,以沮授、田豐為首的河北派人士,他們其實心間是無比期望能夠擁立天子,而奉行天子,占據朝廷主動,來獲取對朝廷的信任。
從而讓河北在重建了朝廷新秩序后。
經過一番大力的宣傳之下,河北各州郡間的戶口都變得無比的優越和充實。
這對于他們此等本地人來說,自然是極其有利。
但此舉對于郭圖這等潁川人士或者是南陽士人,卻是極度的不相同。
他們并不身處本地,自然是對于沒有涉獵太多的興趣。
更何況,河北各州郡間的發展榮辱與他們也并未有多少聯系。
在天子迎來之后,他們行事反而將隨時從中看到天子的生計,行事亦是時常的會被受到監視。
此舉,將對于外來士人會極為不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