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卓英是個比較迷戀英、美這些工業強國的人,
原本他也是沒有打算離開長沙的,
可是當委員長一而再,再而三的勸說他來擔任這個遠征軍的第一路司令官,
所以在內定的第一路司令長官衛立煌一直未到任的情況下,
羅卓英也就答應了繼任了,
不過遠征軍的總司令官,依然還是委員長自己來擔任的。
而總參謀長就是沒有兵權的史迪威
第5軍的軍長,兼任第一路副司令長官的人依然還是杜聿明。
他會這么干脆的同意,一方面因為他對英、美這些國家的景仰有如滔滔江水那樣綿綿不絕,另一方面則是被委員長給說服了。
于是在答應了委員長之后,
于是在一小隊的護衛的保護下,乘坐著運輸機飛往杜聿明的最新的落腳點了。
原本羅司令官是要在同古戰役后,史迪威不滿杜聿明不服從其命令將200師從同古撤出,專程飛往重慶告御狀,從而讓委員長為了安撫史迪威,才任命羅卓英為遠征軍總司令長官的,
然后遠征軍,就變化成為了支比較混亂的多高層指揮官的部隊了,首先就是以羅卓英來壓制杜聿明。
然后呢,又以林尉來擔任參謀團團長,總部位于臘戌,是個直接對委員長負責代表他親自指揮遠征軍作戰的指揮機構。
表面上羅卓英是遠征軍總司令官,指揮著整個遠征軍作戰,
但是實際上指揮整個遠征軍作戰的高層將領依然還是杜聿明,而杜聿明卻要同時聽命于史迪威、羅卓英、林尉、還有委員長的命令。
從而導致了這樣的一支多指揮官的軍隊
這無疑會造成指揮混亂的現像,因為有時同一支軍隊,會收到兩個指揮官的下達的作戰命令,
對此,他們也是不知道到底聽從哪一個指揮官的作戰命令,甚至有些時候,還是幾個指揮官一起下達的作戰命令,那樣就更加的混亂了,
而且最要命的還是,一旦這些官兵聽錯了其中一個指揮官的命令,出現了敗仗,或者是重大的作戰失利的話,
那么就有可能落下違抗軍令的死罪,而把自己的性命都給搭上去了。
所以當一支部隊出現了這么混亂的指揮結構之后,也就注定了很難一直維持正常的運作的,
也許也是因為這樣的混亂指揮的原因,從而導致了遠征軍的初期的戰敗。
和傷亡慘重的,
不過現在的時空,雖然也是出現了這么混亂的指揮官的任命,也是把羅司令官的到任給提前了,但是也是因為出現了劉飛洋這個異數,
所以這一次的遠征軍出征作戰的初期,到底會是怎么樣的發展,現在還是一個未知數。
.......
.......
只不過等他剛剛到達了杜聿明的最新的指揮部的時候,
卻是很快就接收到了英軍駐扎在仁安羌油田的少部分英軍,被鬼子的部隊給全面擊敗,并且占領了那里的消息了。
在得知這個消息之后,
新上任的羅司令官頓時就被搞的目瞪口呆了,
一來這里,就給自己這么大的驚嚇,
實在是難為他了,
最起碼羅司令官感覺內心里面有那么一點難受,
為什么?
因為在接到了英軍丟失了他們的殖民地的油田的消息之后,
不但是英軍的高層,還是委員長那一邊嗎,還是那個比自己早過來了這里的總參謀長史迪威,也是紛紛的給他打電話過來進行詢問。
還有就是希望他馬上派遣部隊過去,進行收復失地。
所以接到這些消息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