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如此!陳姑娘之志愿,乍一聽,與返清復明相比渺小了許多,但聽你說的見解,卻是有可能實現的。說來慚愧,天地會的人每天空喊返清復明,可惜只能看見光陰從手指間劃過,卻一事無成。”
吳寶宇聽了陳柯的話,當真有一種劉備聽了隆中對的感覺。畢竟陳柯是個前知三千年,后知三百年的“奇人”。
李西華也說道:“若是真能保住大漢最后一方國土,我中華之魂魄才能延綿不息。陳姑娘,雖然在下的志愿依然是以返滿復漢為己任,但并不與陳姑娘的志愿相違背!最多是志同道不合,在下愿為之前的事情向陳姑娘賠罪。”
陳柯笑道:“好,好一個志同道不合!其實只要返滿志愿相同,不同的道,最終還是能夠走到一起的。賠罪的話千萬不要說,交朋友倒是可以多說幾遍!”
說著和李西華碰了一杯。
吳寶宇亦說道:“即是如此,我們大可以定下一個個的小目標,若是一一實現,最終才能匯聚成河。”
說著也碰了一杯。
三個年輕人邊吃邊聊,只覺得越來越投機,陳柯更覺得他們當真是康熙朝最有歪理邪說的份青了。因此這頓飯只從黃昏時分,吃到月上枝頭。
到席散之時,李西華說道:“吳兄,救命之恩不敢言謝!只是在府上養傷,討擾已有數日,在下想搬出府外,自行修整。若是吳兄有什么吩咐,可派人去客棧尋找,西華必然不會推辭。”
李西華經歷了江湖上的許多事情,人也變得通融了許多。他可不希望在吳府又上演一出“不辭而別”。
吳寶宇卻說道:“唉,李兄這是什么話?你當時身有傷病,在下出手相助乃是為人之本,又何必言謝?難道我吳某人救一個人,他就是我吳府的人了?這不是豈有此理嗎。大家萍水相逢,即是朋友,更是兄弟,吳某人從來沒有差遣兄弟的道理。”
說完之后,他一揮手,讓旁邊的管家取過一把上好的龍泉寶劍,還有一小包銀票,放在了李西華的手上。
見他還要說話,吳寶宇按住他的手說道:“在下自幼受家嚴教導,兄弟有難,幫是人情,你拿著是本分!你要是推托,便是瞧不起我了。”
李西華看了吳寶宇一眼,又看了陳柯一眼,見大家剛剛喝足了酒,淡得開心,笑得亦很自然。當即接過了錢物,拱手問陳柯道:“陳姑娘在哪家客棧下塌?”
陳柯說道:“咸亨客棧。”
李西華對吳寶宇說道:“在下在咸亨客棧下塌。聽聞諸位要去搭救沐小公爺,若是有用得著在下的地方,一定要通知我。”
見吳寶宇又要說話,李西華也說道:“唉?不要推托,朋友有忙,幫是人情,你答應是本分!”
說著,大家都笑了起來。
但吳寶宇還是說道:“但是,李兄就是救了沐小公爺,沐王府的人也未必領你這個人情。”
李西華搖頭感慨道:“他們不領這份人情,也是本分。我當時不辭而別,的確是太不近人情。不論怎樣,我不想欠他們的,吳兄,請了!”
吳寶宇亦相行來送,說道:“二位請!”一直送到外鋪門口,方才與二人拱手作別。
臨行時,他還不忘提醒陳柯:“陳姑娘,這次敝號沒有拿出軟玉彈鋼劍,當真是慚愧。陳姑娘可不要忘卻,去揚州尋訪錢掌柜,可以得到稱手兵器!”
陳柯拱手道:“多謝吳英雄。再會了!”之后出了店鋪,李西華也和陳柯一同出行,去往咸亨客棧投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