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商量著,同時盡量的與馮錫范的官船拉開距離。行了不多時,卻是又看見幾隊官船遙遙從海上出現,讓陳柯他們又是心中一懸。
陳柯看時,見這些官船上隱約也有人穿著大明的官服。也有人穿的是和服。
這時,接韋小寶回京的溫有道才說道:“韋大人,諸位夫人不用擔心。這些是來大清朝拜的外國使臣!”
聽他介紹之下,陳柯等人才知道,這些官船居然是來大清朝圣的。有朝鮮使臣,日本幕府使臣,還有琉球使臣。馮錫范實際上也是來朝拜大清的使臣。
因為這些外國使船的出現,也終于讓陳柯他們放下了心。畢竟馮錫范再膽大包天,也不敢在眾目睽睽之下搞事,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大清朝庭也算救了陳柯他們。
只是陳柯心中的疑惑也是越來越大:臺灣如果投降了,為什么會像其他國家或幕府那樣,又向大清朝貢?
帶著這個疑惑,陳柯隨大家回到了大沽口。之后和韋小寶在天津府上休整,又一路返京,陳柯才終于慢慢打聽到如今的臺灣到底是一種怎樣的局面了。
原來陳近南回到臺灣之后,擁立鄭克臧為世子。鄭經也非常信任陳近南,倚仗他和鄭克臧固守臺澎。這讓馮錫范和鄭克爽非常之忌恨,但也不敢明面上和鄭經過不去。
而在陳柯他們流落到通吃島后,康熙也終于一意孤行,準下了尚可喜告老的奏章。尚之信請求襲爵鎮守廣東,康熙不準,于是尚之信開始耍賴。
不錯,陳柯沒有聽錯。
尚之信他們居然聽信了陳柯的“讒言”:不起兵,不造返,不接旨,不撤藩,不理會。尚之信軟禁了老爸尚可喜,吳三桂和耿精忠也上折子和康熙“講道理”。
康熙惱羞成怒,斬了吳應熊立威,之后派兵剿滅三藩。
歷史證明,先撩者賤。
雖然戰事主要還是發生在四川,廣西,湖南,江西,浙江一線。
但這一次,換成了朝庭“滅不掉三藩”,而非吳三桂“打不過長江”。同樣的事情,被陳柯微微一攪,給人看到的局面卻是截然不同。而這個時候,陳永華出現了。
就在康熙與三藩僵持兩年之際,臺灣的戰船直接攻戰了杭州!
此時,鄭經剛剛離世,他的長子鄭克臧繼延平郡王位,臺灣兵權歸陳永華執掌。
陳永華趁清庭與三藩內亂,果然出奇兵制敵,攻戰杭州。這一手當真讓清庭措手不及!杭州的失陷,意味著掐斷了康熙的錢糧,大清江山汲汲可危。
這個時候,西藏和準葛爾也開始蠢蠢欲動。甘陜王鋪臣也配合三藩,兵出潼關。
因為陳柯救下了陳永華,因此在關鍵時刻給了康熙致命的一擊。不過康熙也表現出了一代君王非凡的才能,他竟然派出使臣到臺灣暗中議和。
康親王杰書向鄭克爽許諾:如果鄭軍撤離杭州,退守臺灣,就答應臺灣變為藩屬,與臺灣“通商貿易,永無嫌猜”。
鄭克爽與清庭一拍即和,趁陳永華出兵在外,制造“東寧政變”弒殺了鄭克臧。同時在后方斷了陳永華的援軍和糧草,清庭即派施瑯與陳永華開戰。
陳永華水師無糧無援,終于困守錢塘九十余日,全軍敗亡。陳永華壯烈犧牲,其部屬林興珠被俘投降。臺澎之危即解,之后康熙派欽差賴塔前往臺澎宣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