詔書曰:“如鄭軍肯退守臺灣,本朝何惜海外一彈丸之地?鄭氏可永據臺灣,從此不必登岸,不必剃發,不必易衣冠。稱臣納貢可也,不稱臣,不納貢亦可也。以臺灣為箕子之朝鮮,為徐福之日本。”
鄭克爽和馮錫范當即接旨,退兵回島,永不進犯。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臺灣總歸留下了一點漢地的氣息。這其中不乏有陳柯的心血,更有陳近南和臺灣水師的犧牲,當然也有鄭克爽和馮錫范審時度勢的政治眼光。
在此期間,吳六奇父子也在戰亂之中,引渡了不少流民前往臺灣,以充漢地。從此時起,臺灣作為南明一方故土,終于可以繼續茍延殘喘,不至消亡。
而陳永華和鄭克臧,則為此犧牲了自己的生命。這也如陳柯所言:臺灣回歸大陸是歷史潮流,不可違逆。只看大陸是如何收復臺灣,在這其中尋求變數。
解決了臺灣問題之后,三藩“禍首”尚可喜隨之病故。
其子尚之信再次上折請降,懇求康熙讓他襲爵,鎮守廣東。因為臺灣與三藩之亂一同爆發,清庭元氣大傷,無力再戰,康熙也只能順著臺階下來了。
清庭追封尚可喜為親王,尚之信襲郡王爵,鎮守廣東。同時追封吳應熊為多羅郡王,并下詔撫恤吳三桂。吳三桂和耿精忠也一同請降,三藩之亂就此“平定”。
事實證明,康熙也并非像吹捧中的那樣英明神武,起碼他撤藩的決策絕對是錯誤的。只是歷史上的康熙運氣實在太好,三藩又犯下了低級錯誤,所以才成就了他的光環。
如今,陳柯糾正了一點歷史錯誤,康熙的光環也隨之暗淡了一分!
一切回到起點,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五年的努力終究得到了回報,這更是給了陳柯極大的鼓勵,還有無窮的信心!
“天不亡我大漢!”
陳柯跟著韋小寶一同回到京城,不由得在心中再次下定了決心:造返。
不過陳柯理的想很豐滿,但表面上卻依舊老實,暫時還是住在了韋小寶的府上,深居簡出。
韋小寶的伯爵府被毀,康熙又給他賜了一座新宅“鹿鼎公府”。這座府第當真比以前更加氣派,簡直都快比得上王府了,韋小寶回京后,馬上進宮朝見康熙謝恩。
這一進宮就是整整一天,直到晚上韋小寶才回。一進門,他就高興地叫道:“老婆們,還有師姐,太后宣你們進宮謝恩呢!”眾女聽了,都高興得歡呼起來。
“好耶!……”
陳柯則是一臉吃了蒼蠅的表情:“什么,我也有份?我不去。”胖頭陀見狀,則是悄悄把陳柯一邊。
他用逼音成線的內力說道:“白龍使你忘了?當初你答應過我師兄,要幫毛東珠化解豹胎筋易丸的毒性的。如今她中毒已深,解藥都不起作用,也只有您才能……”
“什么?”
陳柯微微一驚,隨后腦子里閃過了許多信息,最后定格在了當年歸辛樹一家刺殺康熙的事情上。據韋小寶說,瘦頭陀和毛東珠想劫持太后,結果雙雙斃命。
而現在才知道,毛東珠居然沒有死,而是重新取代了太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