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害的高中教練,擅長的,其實就是培養年輕球員,執教能力、戰術能力,倒是次要的。
斯科特-柯林斯早就忘了十幾年前怎么指導喬丹訓練,指導皮蓬也就一年,更是忘得一干二凈,但根據球員的需求、根據球員的特點,幫助球員進行強化訓練,這些基本的恭喜,十幾年過去,斯科特-柯林斯變得更加優秀。
格蘭特-希爾這兩年防守進步這么快,和柯林斯兄弟的培養分不開。
對于英格爾伍德高中校隊,張昊起到的作用,就是讓學弟們看看他的訓練努力程度,英格爾伍德高中籃球隊的訓練要求是一周三練,當然,像那些以進軍NCAA、以成為職業球員為目標的,一周能休息一天就不錯了。
比如95年加入英格爾伍德高中的賈森-哈特,他已經接受了錫拉丘茲大學的邀請,只要高四學習成績滿足要求,畢業就能去錫拉丘茲大學,但是,雖然已經得到了NCAA一級聯盟校隊的獎學金,賈森-哈特的訓練也沒有松懈。
20歲的高中生,張昊在國內基本上看不到20歲的高中生,但在美國,挺常見的,有的小孩尤其是黑人小孩,念書時間都很晚。
賈森-哈特看到張昊的訓練努力程度后,也變得更加努力。
有這樣一個模范,給那些有夢想的學弟們帶來的積極性提升非常高。
真正的進入到指導學生們訓練的模式的,反而是王治郅……
張昊保持著之前的訓練節奏,早上的進攻訓練練3休1,下午的訓練持續不斷。
原本,一個階段的訓練,需要81小時的有效訓練,但因為底線區域的腳步訓練他已經有了良好水平,在第一階段的訓練中,所需有效訓練時長減少了9個小時,也就是第一階段72小時,最初的幾天,他一下午練滿足系統要求的1個小時有效訓練都完成不了,還出現了第一天完成后,第二天沒滿足要求的情況,重新開始。
到后面,接受斯科特-柯林斯的輔導之前,能穩定的每天有一個小時、偶爾有兩小時,到了11月中旬,已經可以每天穩定兩小時。
難度比一開始預期的還要更高,但也堅持下來了。
而且只是訓練任務的進度比預期的要慢,每天堅持苦練,有明確的訓練內容、有斯科特-柯林斯根據張昊的需求進行指導,他本身的防守基本功,比當初詹姆斯-沃西和魔術隊教的時候,進步要更快……可能和訓練的內容不同有關、可能也和所處的階段不同有關……
關于為姚明規劃發展線路,張昊沒有著急,因為姚明回來后沒多久,洛杉磯賽區杯賽以及北加州高中籃球聯賽就快開始了。
不管姚明最后選擇念大學、還是回國打甲A、亦或是搏一把直接進NBA,高四賽季的表現都非常重要。
現在的加州聯賽,和當初張昊高中的時候有了比較大的調整,是好事,減少了高中生在全州境內的奔波,一個州的高中聯賽的球隊,肯定比NCAA一個賽區的球隊多多了,原本高中籃球聯賽注冊學校有幾百所,頂級的聯賽也就是人們口中的加州高中籃球聯賽,在加州各縣有18所學校,要去打個比賽,坐車、坐船、坐飛機都有可能。
在96年的時候進行了賽制改革,劃分了賽區,一些杯賽也得到了認可,英格爾伍德高中方面,要參加的洛杉磯賽區杯賽最多4場比賽,和北加州聯賽的26場比賽,北加州聯賽的前4名和洛杉磯杯賽的冠軍,出現重合球隊將順延,都將獲得參加洛杉磯高中生籃球錦標賽的機會,錦標賽有32所高中參賽,最多5場比賽。
都高四了,還有賈森-哈特這樣的隊友,姚明今年如果冠軍都拿不到……也挺沒面子的。
重點還是個人表現,打得越久,表現機會越多,越容易被看到。
洛杉磯杯賽和北加州聯賽的比賽,賽程是11月13號到2月10號,2月下旬錦標賽,也就是最多一個月姚明要打10場比賽,中間還有10天的圣誕假期。
這種情況下,張昊決定先等等,讓姚明繼續打磨投籃基本功,在高四賽季先把自己的天賦和實力展現出來,再考慮職業方向的規劃。
但這期間,張昊會去觀察姚明的實際情況,畢竟現在和姚明,和原本時空里的姚明,在籃球能力這一塊有很大的不同。
高中聯賽,不可能去壓榨姚明的天賦,慢慢打磨基本功,慢慢來,而不像原本姚明17歲就在青年隊打職業比賽,培養的方式差別很大,所以得先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