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8、7、6……”
在廣告中的童音和畫外音一起倒數到“1”時,忽然,天崩地裂般的巨響轟然響起……
整個畫面被一團巨大的蘑菇云吞沒。
小女孩,連同她的鮮花以及藍天白云草地,都被拋上天空,炸得粉碎……
約翰遜在競選中主要靠反核戰政策討好選民拉選票,他的競選班子為了使他這一政策震撼人心,專門邀請著名廣告團隊為他設計了上述這則展示核彈爆炸慘象的恐怖廣告。
這則廣告在電視媒介播出之后,立即震動了整個米國。
人們無不為核爆炸毀滅人類毀滅一切的嚴重后果而毛骨悚然,恐懼萬分。
但同時,也對廣告中的恐怖鏡頭大為不滿,認為不該在電視上播放如此慘無人道的畫面來折磨人的眼睛。
在米國人民的強烈抗議和新聞媒體的抵制下,這則廣告很快就在全國的電視屏幕上消失了。
然而,短并不意味著弱。
雖然這則廣告的播放期只有短短幾日,但它所留下的影響卻是深遠而巨大的。
以前人們也都知道核戰爭會毀滅人類,但那只是一個籠統而抽象的概念。
直到親眼看了這則廣告后,他們才對核戰爭的慘烈無情真正有了具體的感性認識。
同時,也對約翰遜的反核戰政策有了深刻印象與好感。
于是,當廣告播出后,約翰遜的選民支持率就如他所愿的一直劇增攀高,就連廣告被禁播也沒受到任何影響。
這則為約翰遜贏得總統桂冠的核彈爆炸廣告,可以算的上是世界廣告史上非常成功的恐怖廣告案例。
現今,一些企業推出的恐怖廣告,形式上與這則廣告一樣,先是提醒人們,你的生命安全正在受著某種危害,等人們發生憂慮恐慌情緒后,再勸他們去接受購買廣告所推銷防范危害的產品或接受某種觀念。
特別是在這個世界即將迎來一年一度的“萬圣節”之即,更給這些以“恐怖”為主題的廣告增添了不少合理化和趣味性。
……
在“開拓者”一行人抵達日本的第二日,“東京廣告節”終于開幕了。
一群盛裝的“開拓者”準時到達了會場,連童小麥的頭發上也給方嵐整上了不少發蠟。
這次的“東京廣告節”說起來是面向全世界的,所以碩大的會場烏央烏央的坐了一大片。
場館外的展位就更不要提了,租到展位的一遍遍播放著自己公司拿的出手的廣告作品。
沒租到展位的廣告商,就舉著招牌擠在人群中混個臉熟。
開幕式上,“東節廣告節”的舉辦方按照常規發言后,陸續宣布了不少獎項,其中最有含金量的就是近一年的“最佳公益廣告”獎。
這次的“最佳公益廣告”獲獎作品共有五十部,國內只有浦江市的“開拓者”新媒體位列其中。
分別是范俊西策劃導演的《包媽媽》和《我不想說我是雞》。
《包媽媽》是范俊西去年為央視設計的公益廣告,而《我不想說我是雞》則是他在禽流感期間設計的一則勸人吃雞的公益廣告。
同時獲獎的還有冷斌,新近的《美食狂想曲》超市廣告,又為他貢獻了一座“最佳廣告攝制獎”的獎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