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什么時候去意大利?”
趙志遠道:“6月中旬左右,到時第一批貨應該已經抵達威尼斯。”
蔡致良建議道:“你去談的時候,可以再適當讓利。”
“為什么?”
“我們入場晚,不給些好處,又憑什么和香港的同行競爭呢?”
“可是,我們的報價已經比香港同行的報價低了半成。”
“還不夠,我們需要快速地打開市場。”蔡致良以為年初的時候,自己已經說清楚了,道:“3000萬的銷售,1000萬的利潤,與300萬的銷量,200萬的利潤想比,孰優孰劣?前者意味著已經打開市場,訂單源源不斷,而后者卻只是暫時站住腳跟,前景不明。而我們爭的就是時間。”
“我明白了。”
趙志遠道:“年初的時候,您說試著收購一家歐洲的公司,我覺著阿爾薩斯就不錯。”
“你剛才不是說,這家公司每年的銷售額算下來2億多,即使遠遠不及巔峰的時候,但是維持運營下去還是不成問題的吧?況且我們的報價并不高。”在蔡致良看來,每年的利潤還是不少的。
趙志遠道:“阿拉亞從叔父手里接手阿爾薩斯公司的時候,每年還有2000億里拉的銷售額,如今僅有400億里拉,而且還是里拉貶值的情況下,這年復一年,阿拉亞有些筋疲力盡,但是子侄們又不愿意接手公司,便有了出售公司的想法。”
蔡致良道:“你跟阿拉亞先生接觸一下,價格合適的話,就收購這家公司好了。不過,還是得謹慎些,萬一阿拉亞先生沒有出售公司的想法,別到時候雞飛蛋打,連下半年那500萬美元的訂單都沒有了。”
趙志遠道:“您放心,我會注意的。一直與我保持聯系的馬迪諾,阿爾薩斯公司的銷售總監,與阿拉亞的侄子關系密切。等第一批裝船之后,我去意大利一趟,再探探阿拉亞的口風。”
“這一大片工廠,你都考察過嗎?”蔡致良指著其他的工廠。
“嗯,都看過。”趙志遠點點頭,不明所以,便開始為蔡致良介紹起來,“緊挨著的這家工廠跟我們一樣的制衣廠,再往那邊有兩家做鞋的,四家織布廠,不過是那種內地稱之為的確良的布匹,其他都是做衣服的……”
“好了好了,我不是問你這些。”蔡致良感覺有些好笑,道:“我的意思是,不要局限于制衣,像鞋帽,圍巾等紡織品,一樣可以出口。這邊的工廠,都是24小時三班倒,成本很低的。”
“其他地方我不清楚,但是這四家鞋廠,確實也需要一把武林門的大火。”趙志遠指著鞋廠的位置,不以為然。
武林門的大火,說的是去年8月份,杭州人在鬧事中心的武林門廣場點起一把大火,將5000多雙溫州的假冒劣質寫一起燒掉,轟動全國。隨即全國開始整頓,打擊假冒偽劣產品。
蔡致良道:“不至于吧,不是已經開始整頓了,怎么這邊沒動靜?況且,這里大多數是用于出口,哪兒有你說的那么嚇人。”
“整沒整頓不清楚,反正啊……”趙志遠笑道:“我們工廠的質量就已經在水平線上下搖擺,他們還不如我們呢。”
“你說的這些,我都知道了。”蔡致良感嘆了一聲,道:“質量還是要保證的,我們做的不是一時的生意,眼光還是要放長遠些。”
“是的。”趙志遠點到為止,道:“我現在很有信心完成今年的訂單,甚至明年還有望翻一倍。”
“年底看結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