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大早,在明潮大廈,蔡致良見到了廖永凱。
“昨晚沒喝多啊?”一見面蔡致良調侃了一句。
“沒有,我這酒量你還不了解。曾翔還想灌我酒,被我勸了幾杯,早早就歇著了……”廖成凱說著昨晚的情形,道,“不過,阿杰倒是喝多了,被抬了回去。”
廖成凱的酒量確實不是吹的,上學的時候蔡致良就見識過,他們四人捆一塊才能打個平手。
“裝的吧,阿杰的酒量可不小。”相對而言,鄧英杰的酒量是他們四人中最好的。
“誰知道呢,也可能演技比較精湛,反正我是沒看出來,哈哈……”
聊了幾句昨天鄧英杰的婚禮,才開始今天的正題。
“這次去北美,有收獲沒有?”
廖成凱去了一趟美國,一來是關于設備的發運,金河德州電子購買的并不是新設備,而是德州儀器下面一個工廠的二手設備。
如今市場回暖,依舊是日本的天下,破產的晶圓廠不在少數。對美國來說,打壓了日本,扶起了韓國,該破產的,破產的更快了,就連擁有雄厚資本的德州儀器也不例外。工研院那邊的工程師早之前考察過,大概八成新,基本上還沒來得及使用,便進入破產程序了,并不影響使用。
二來就是招聘半導體領域的技術人才和熟練的工程師,畢竟臺灣本地的基礎人才儲備并不富裕,也大多數被請去了聯華電子和臺積電。金河德州電子是新成立的小廟,招攬不來那么多的技術人才,便學韓國半導體企業,到北美大量招收韓裔半導體人才。
再者,就是建立金河德州電子的北美辦事處,以方便收集半導體技術方面最新的信息。
“收獲還是有的,有些臺裔和破產工廠的技術員,還是有愿意來臺灣工作的。”廖成凱隨即搖頭,道:“德州儀器那邊沒有什么進展,4MDRAM技術是他們最新的技術,短時間內不可能授權給我們,而已德州儀器目前的狀況,也沒有繼續研發的動力。”
此次美國之行,廖成凱也算是看明白了,道:“如果將4M的技術授權給我們,德州儀器就不剩什么了。”
“既然不準備再研發,那便是要放棄DRAM市場,不趁現在賣個高價,還留在手里做什么。”蔡致良道:“我的看法正好相反,只要授權給我們4M的DRAM,保證到時提供給德州儀器的DRAM產品的價格,肯定比德州儀器自己生產的產品成本還要低。”
“話雖如此,但是我們的規模太小了,遠遠無法滿足德州儀器的采購量。”廖成凱不以為然,建議道:“如果我們能夠繼續擴產的話,能達到10萬片產能的時候,說不定就有跟德州儀器討價還價的資格。”
這資格,現在是沒有的,規模不影響大局。
“錢從哪兒來呢?”廖成凱的說法更不靠譜。
1M容量的DRAM存儲器,所需要的超凈工作間,環境要求十分嚴格。在這種超凈廠房內,每一立方米的凈化空氣中,直徑0.1微米的顆粒,不能超過350個。因此,月產僅僅1萬片的晶圓廠,便需要上億美元的投資。這也是蔡致良當初愿意接手二手設備的原因,沒辦法。10萬片的工廠,便意味著目前十倍的投資。
蔡致良現在可沒有孤注一擲的決心,將這個建議驅除至腦外,問道:“按照工期計劃,下個月就可以試著生產了吧?”
“最晚下個月底,我同工研院以及德州儀器的技術員,會盡量在3個月之內,將良率提高到4成以上。”廖成凱信誓旦旦地保證,接著問道:“你下個月要過去看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