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酒店,蔡致良很快就見到了蔡勛和蔡康,或許他們本就在等蔡致良回來,卻沒有見到龐松。
“爺爺,四叔爺。”蔡致良打了聲招呼。
“你一天到晚忙什么呢,看不見你人影?”蔡勛道:“還指望你陪著去西湖看看的。”
“這兩天有點忙,就是東來貿易行的一些投資,去工廠考察了一下。”蔡致良想起自己剛來時做出的承諾,道:“這周估計不行,下周吧,我也想去看看蘇堤春曉、三潭印月,還有那首《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所描繪的景色。”
“之前不是說,這邊的事情由葛瑞德做主就可以了嗎?”蔡勛還記得蔡致良當初的嘚瑟。
蔡致良道:“這次來浦江,同葛瑞德商議過后,覺得原先的格局有些小了,應該進一步,大幅度地擴張這邊的商業版圖,所以這兩天重新做了一個規劃。”
“阿良,你覺得浦江很有潛力?”蔡康問了一句。
“地理位置就決定了,浦江很快就會重新成為遠東第一大都市。”蔡致良開始為蔡康分析,道:“歷史上,往上數幾千年,浦江都是無人問津的,因為這里處于大陸的邊緣地帶,而當時的中國一直是一個自給自足的農耕文明。但是當大航海時代開啟之后,這里憑借入海口的便利,通過貿易迅速繁華起來。現在也一樣,有國家的對外開放政策,又有深厚的工業基礎,似乎沒有理由不能快速發展成為一個現代化的大都市。”
說到這里,蔡致良問道:“四叔爺,我今天下午見到陳仁杰局長,談及紡織廠的事情,康泰集團準備退出這個擁有無限潛力的市場嗎?”
“那倒不是,可能陳局長沒有說清楚。”蔡康搖搖頭,道:“紡織廠也不是康泰集團的主業,眼下這次波折之后,確實是有些雞肋,不如及早收手,專注于糧油食品這一領域,深耕這個市場。此事就麻煩希爾總裁盡快處理一下。”
“這個自然沒有問題,讓姑父明天去和葛瑞德去談好了。為未來計,康泰集團無論如何都不應該放棄這個十億人口的廣闊市場。”蔡致良勸說了一下,道:“如今退出了紡織廠的股份,康泰集團現在看中了哪家工廠,還是準備自建工廠?”
“準備新建一家油脂廠,阿松已經在調查了,很快就會有結果。”
康泰集團顯然已經做好了準備,蔡康道:“此次建設油脂廠所需的資金,還要請恒隆銀行幫忙運作。”
“許如琛已經來浦江了,明天跟東來貿易行談紡織廠股份交易的時候,可以一并跟他談一談。”這些都是小問題,蔡致良道:“您這邊要是有什么需要幫忙的,可以一并說給葛瑞德,他比較熟悉這邊。”
在蔡勛和蔡康面前,蔡致良說的很慷慨,愿意為康泰集團提供必要的幫助,讓兩位老先生大為滿意蔡致良的態度。
“阿良。”蔡勛道:“你剛才講,貿易行準備擴大投資,現在又叫來恒隆銀行的人,準備多大規模的投資啊?”
“許如琛過來,是市政府這邊有一個外匯貸款項目,大概得上千萬美元,過兩天有個關于這項外匯貸款的專題會議。”蔡致良介紹道:“市政府準備在黃浦江邊修建一座電視塔,原先的貸款方毀約了,恒隆銀行也就是適逢其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