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情總在絕望中萌芽,在半信半疑中前進,在充滿歡樂中幻滅。
這是流行于華爾街的名言,不知起源于何時,或是出自于何人之口,卻完美詮釋了,近三年以來瘋狂的臺北股市。
股市是一個充滿誘惑的地方,也是一個神奇的地方。
在多方發力之下,臺北股市終究沒能挺過上元節,同原先的歷史相較,提前了數日。
去年,全球大多數市場市盈率都在20倍以下,而臺北股市市盈率高達100倍,如果不能見好就收,就只能在一片歡樂中幻滅。
隨著海外“熱錢”的撤離,空頭放量下殺,這注定是一次比東京股災還要徹底的崩盤,至少目前看來是這樣的,即便是臺灣擁有僅次于日本的外匯儲備。
蔡致良同肖海成、韋敏、唐范談了一次,在他們前往浦江之前,略微交代一番。
“相關資料,這些天你們也看過了,等到了浦江,楊樂會同你們交接。”蔡致良道:“去年在南京路開發商場,開始拆遷了沒有?”
這自然是問唐范,他是比較清楚的。
“還沒有,有些情況比較復雜,尚未談妥。”
拆遷總是要費一番功夫的,蔡致良道:“明秀地產目前的主要任務,就是這塊商業地產,而后繼續向江浙滬擴張,加大地產儲備,等待合適的開發時機。”
“浦東呢?”肖海成問道,他前往浦江,說到底是為了浦東的項目。
“政府那邊會有統一的規劃,現在尚不適合建設。你目前的任務,就是配合政府那邊的規劃,對那5平方公里的地方進行勘察,再進行規劃設計。如果可能,繼續擴大土地面積。等浦東達到三通一平的條件,再動工不遲。”
唐范道:“蔡先生,南京路的商場,尚需要兩億的啟動資金。”
除了商場的啟動資金,還有浦東項目后續的資金。去年年底之前,金河投資已經向明秀地產注入1億美金。
“從這個月底開始,半年之內,陸續會有20億港幣的資金到賬,耽擱不了。”蔡致良道:“總之,就是商業地產,高檔別墅區,一般住宅區,寫字樓等等,都可以排上計劃,年底見真章吧。”
送走了肖海成,韋敏和唐范三人,蔡致良倒是得到了浦江的消息,本還計劃過了十五,再詢問一番的。
“有消息了?”趙寶秀很是激動,終于有了母親的消息,問道:“他們……他們都還好嗎?”
“消息是有了,大概率可能是外祖母最小的弟弟,不過,人還沒有找到。”一得到消息,蔡致良便趕回去告知了趙寶秀,好讓她安心,道:“現在正是年關,相關部門還在休假,尚需耐心等待一段時間。”
“到底怎么回事,不是說有消息了嗎?”趙寶秀再次問道,有些急不可待。
“浦江那邊好不容易才找到一條線索,擔心我們著急,先將消息傳遞過來。”蔡致良解釋道:“據浦江傳來的消息,他們根據地址,將原先的街道巷子細細篩查了一遍,終于找見了當年的一些老街坊鄰居。據他們回憶,外祖母一家當年離開之后,除了小舅公一個人,其他人就再也沒有回去過。即便是小舅公,最后一次出現,也是二十年前來浦江看病的時候,他也跟外祖母一般,沒有家人的消息,后來還在報紙上登過尋人啟事。事關小舅公的消息,好在當年的報紙還有存檔,也是耗費了大量的精力,才找到的。”
“二十年了……”趙寶秀喃喃自語,道:“二十年前的住址,也不算多遠,那怎么還沒有找見?”
“小舅公不在浦江,而是在蘇省,地址也不是很詳細,跨省尋人還是有些難度的,需要一定的時間,這可不像香港,就這么大點地方。”
蔡致良道:“總算是有了一絲消息,這么多年都過來了,您且耐心等待便是了。”
“是啊,這么多年了。”趙寶秀又患得患失起來,道:“二十年了,就再也沒有回去過嗎……你剛才說,他去浦江是看病?”
蔡致良道:“是的,他腿上有傷,說是在朝鮮戰爭中留下的,三等殘廢,后退伍回鄉。那次去浦江,就是為了腿上的傷。”
“那他還……”趙寶秀不敢想下去。
“小舅公是外祖母最小的弟弟,照你們的說法,今年也不過60歲上下,不會有事的。以小舅公參軍的經歷,必然有相關檔案,人肯定是能找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