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只要我能做。”常歡淡淡的應道。
“我想吃姜餅!”女孩鬼使神差的說道。
“可以!”
“啊?”女孩愣住了,她沒想到常歡還真會答應這種奇特的訂單。
“你坐著等會吧,里邊開了暖氣,熱的話可以把外套脫下來,那邊有衣架。”
“額,噢!謝謝!”女孩愣愣的點了點頭。
常歡則是站了起身,將手中的煙熄滅后,回到了他的‘灶臺’上。
八月里讓人吐槽的另一個地方就是這家小餐館并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廚房,盡管它裝飾得美輪美奐,用來做菜的卻是里邊那張稍大一點餐桌,上面只放了一臺便攜式卡斯爐,簡單得令人發指,反正是怎么看怎么不靠譜。
女孩看到常歡停在那的時候還有些奇怪,不是說要去做姜餅么?怎么還站在那?難道廚師另有其人?
正當她滿肚子疑惑的時候,常歡如變魔術般的拿出了一堆的材料用輔助用具,讓她張著大嘴,目瞪口呆的看著這一幕,他該不會是想在那做吧?
姜餅是個古老的食物,早在古羅馬帝國時期已出現,它的主要材料為姜,在當時非常受歡迎,不過在羅馬帝國沒落后,姜就在歐洲消失了蹤影,直到馬可·波羅再次把姜帶回歐洲大陸。
到了十八世紀末,第一本在美國公開印刷發行的食譜書——《美國的烹飪》,在書中提到了四種姜餅的做法,姜餅受歡迎的情形也一直延續到下個世紀。
到了今天,姜餅在節日時仍占有重要的地位,大部分家庭在圣誕期間會自己動手制造姜餅哦。
當然,這是在西方國家,國內會在圣誕主動制作這種食物的人還是很少。
常歡將制作姜餅需要的素材用電子秤量出需要的分量后,放在一邊,然后拿出了一個小鍋。
帶上手套后,常歡將先前準備好的紅糖粉,牛乳,清水和黃油一一倒進小鍋里,放在瓦斯爐上用小火加熱,慢慢攪拌著,等全部融化后才熄火放在一邊。
在低筋面粉里倒入小量的姜粉和肉桂粉后,常歡又打個雞蛋進去,然后才撈起已經涼得差不多的紅糖水過篩混入并攪拌均勻。
看攪拌的差不多了,他將面團倒在了砧板上,用雙手揉捏著,揉捏至光滑后,直接用保鮮膜包住,放在一個食物盒里塞進了冰箱。
女孩等待的時候不時的朝常歡那邊張望,她的肚子已經嚴重的向她發起抗議,咕咕咕的叫著,都等了快一個小時了,竟然還沒做好。
說實話,武桐對廚藝是一竅不通,她點姜餅也不過是因為突然間的心血來潮,有過留學經歷的她自然知道國外很多家庭都有在圣誕節自制姜餅的習慣,恰逢今晚是平安夜,常歡這邊還沒有菜單,她腦子一抽之下就點了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