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作坊與萬紅商社那邊的各種產業不同,這玻璃作坊完全是老王自己的獨資產業。
最開始,早在水泥廠剛剛開始燒水泥的時候,王洋就開玩笑似的說他要拿石頭燒出水晶來。結果所有人都只當王大老爺是燒出了水泥,開始得意忘形了,也就根本沒接這茬。
等到過了一段時日之后,聽聞這貨已經自己單獨搞了好幾個項目,一個是那個巫山印書館,還有一個就是那玻璃作坊。
而且他每年單單是投入到玻璃作坊的費用十分高昂,卻一直未見任何成效,原本還以為王巫山也有千里馬失蹄的時候。
可是現如今,當那些四輪馬車出現,當王洋拿出了那些平板玻璃鑲嵌到了馬車車門和車窗上之后。
所有人都知道自己錯了,他王巫山就特么的沒有不能成功的時候,最多也就只是時間早晚問題。
若是三寸見方,透明純潔的水晶薄片,連材料帶工價下來,至少也得三十貫,若是半尺見方的,呵呵,有市無價。
但是,王洋所提供的平板玻璃,同樣尺寸,價格只有水晶的一半,并且一絲雜質也無。至于半尺見方的平板玻璃,王洋也只要了五十貫。
這樣的價格,相比起至尊版四輪馬車那接近千貫的價格而言,實在是算不得什么,但是,單單左右車門上這兩塊半尺見方的平板玻璃,就足以讓無數顧客兩眼放光,掏錢掏得更加的利索。
這也是為何,王洋目前階段,只敢少量的生產,而不愿意過于擴大玻璃產能的原因,一句話,物以稀為貴。
要是玻璃制品弄得跟陶器那樣的泛濫,十來文錢一個,那王洋前期那數十萬貫的投入豈不就白打水漂了?
不過,除了拿出一些平板玻璃之外,王洋一直還在收著藏著,至于拿來點綴這自鳴鐘,這完全是來自于制作玻璃鏡子時的靈機一動。
不過看樣子,效果相當的不錯,重要的是,看到了自己娘子還有那位陳家娘子幾個女人那逼迷戀的模樣,王大官人終于明白自己陷入到了一個誤區。
那就是,自己作為一位先知先覺之人,所以在自己的眼里邊,玻璃實在是算不得什么,可問題是,對于這個時代的人而言,玻璃的價值卻是不可估量的。
就如同后世那被炒上了天的鉆石一般。鉆石被譽為二十世紀最精彩的營銷騙局,它提供了現代營銷史上教科書般的經典案例:商品服務消費者只是一種低端的理念,商品教育消費者才是最高的成就。
鉆石在很久以前產量比較稀缺,被皇室和貴族作為財富的象征飾品。但是,在十九世紀的后期,南非那邊發現了一個鉆石礦,而且數量極大,產量有幾千萬克拉。如此高產量,鉆石投資商就徹底慌了,如果這些鉆石大量流入市面,鉆石的價值將大打折扣。
于是,在一八八八年,戴比爾斯公司就誕生了,傳奇般的鉆石營銷從此就拉開了世界巨幕!
戴比爾斯買斷了整個鉆石礦,控制鉆石的出生量,壟斷整個鉆石市場。戴比爾斯基本上掌控著鉆石市場的九成交易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