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2章
最終,王洋被這兩個家伙的執著所感動,最終收入了這兩位都比自己年長的弟子,許昌二十六,王烈略小,但都比王洋這位老司機年長好幾歲。
最終許昌成為了王洋的二弟子,王烈則排行老三,因為王洋的大弟子,乃是趙佶這位親王殿下。
王洋回到了東京汴梁的這段時間,不論是搞四輪馬車,又或者是自鳴鐘的改良,這兩位在他身邊呆了一年多的弟子,可也是幫了不少的忙。
而平時無事的時候,他們二人就會去軍器監報道,找趙佶這位大師兄,哥仨一塊蹲在那里相互學習與討論著王洋傳授給他們的物理知識。
反正趙佶這貨為了顯擺自己的大師兄身份,也頗好為人師,師兄弟三人不但知識都有進益,就連同窗之情也飛速增溫。
趙佶師兄弟三人這才剛剛告辭離開沒多久,卻又有人來拜訪,聽聞了來得乃是沈括,王洋不敢怠慢,趕緊擱下了手中的紙筆,朝著前廳趕去。
“沈老先生,您怎么有時間上我這來?”王洋趕到了前廳,先是給年過六旬須發斑白的沈括一禮,這才笑問道。
王洋從陜西北路回到了東京汴梁之后,也跟這位經他舉薦再次入朝為官的沈大科學家見過了好幾次面。
現如今,沈大科學家一直在太學教書,沒有去軍器監,這是天子意識到了學好數理化,打遍天下都不怕的真理之后做出來的決定。
而王洋也十分的支持天子的這種做法,畢竟大宋的諸多學院之中,真正能夠傳授物理化方面的知識的老師實在是少得可憐。
而有了沈括這位聞名天下的著名科學家主持太學,這對于大宋的數理化發展,絕對是能夠起到極好的助推作用。
“哎呀,賢弟你不必如此多禮,愚兄此來,為的是蘇老先生之事……”沈括還了一禮之后,坐了下來朝著王洋說道。
“怎么,蘇老先生他是怎么答復的?”王洋不由得心中一喜,趕緊追問道。
沈括與蘇頌這位曾經拜相的老司機的關系則是要更加的親密,所以,勸說蘇頌這位杰出的天文學家、天文機械制造家、藥物學家回朝任職的主力正是沈括。
蘇頌在元祐七年之時,便上章辭位,罷相任觀文殿大學士、集禧觀使,旋即出知揚州。而后朝庭又著其轉知河南,不過蘇頌推辭沒有就任,因年老請辭,以中太一宮使之職居潤州(鎮江)的京口。
而沈括亦是從元祐四年起便在潤州購置的夢溪園居住,關系非淺,之后又因為與王洋的書信往來,以及自鳴鐘的概念,年過七旬的蘇頌,六十出頭的沈括,以及王洋這位二十郎當歲的年輕人也因此結成了忘年之交。
不過,沈括之前被王洋勸說動之后,接到了天子詔書,入京赴任為官,入主太學,而蘇頌卻不愿意入京為官。
“老先生覺得若是再次入朝,怕是又被卷入到風波之中,弄得人心身俱疲,倒不如繼續留在那京口,潛心研學,倒也逍遙快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