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得此言,王洋不禁神色一黯,拍了拍自己的大腿,有些無奈地笑了起來。“那真是可惜了,不過蘇相公既然如此想法,那王某自然也要尊重他老人家的心意……”
看到王洋灰心喪氣的表情,沈括撫著長須也輕嘆了一口氣。“是啊,不過嘛,蘇老相公雖然不愿意親來,但是聽聞了賢弟你意欲要想要讓我大宋能夠多有精通格物致知之才學之士的想法,倒是極為欣賞。”
“呵呵……”王洋干巴巴地笑了笑,欣賞我,那你干嘛不過來幫忙?好聽話誰不會說,如果你蘇老先生能夠來,我一天跟你說上幾百句吹捧話不帶重復的都行。
似乎感覺到了王洋的幽怨,沈括嘿嘿一笑,從懷中拿出了一封書信來。“賢弟不必過于沮喪,你且來看看蘇老相公的親筆書信……”
王洋先是看了一眼沈括,這才接到了手中仔細地打量起來。等他看清了書信之中的內容之后,王洋露出了一個喜出望外之色。
“這,這是真的?”我靠,蘇頌這位老司機,這可真是下了血本了。
老家伙在書信里邊明言,自己年老體弱,不良于行,所以只愿意呆在江南休養,不過嘛,他的兒子之中有四人一直在身邊隨其專研格物之術。
不過而今,自己雖然很欣慰大宋能夠重視起了格物之術,然后太過老邁,實難再為朝庭效命,不過他的兒子們,甚至是孫子,卻都沒有這個問題。
“四子蘇詒、五子蘇京、六子蘇攜……這位蘇相公還真是夠能生的。”王洋不禁小聲地吐槽道。
三位家學淵源的兒子,還有孫子蘇解、蘇壽……
一共五名子孫得其格物之術的真傳,昔日在他制作水運儀象臺之時,正是上陣父子兵,靠著兒子和孫子們一同出陣,這才得以在最短的時間之內能夠成功。
“其實當時,沈某前往蘇老相公處去研發那自鳴鐘之時,就曾經與此三子打過交道,每一個人都頗有才干,而且還都非紙上談兵之輩。至于蘇解與蘇壽,倒也見過幾面,不過這兩孩子現如今,怕也就是十四五歲吧……”
書信的最后,便是希望沈括以及神交已久,素未謀面的王洋能夠舉薦他的三個兒子入軍器監,為國效命,另外,就是希望沈括以及王洋這二位能夠替年老年弱的他好好的教一教這二位同樣十分喜好格物致知之術的孫兒。
“王某記得,您曾經提及過與蘇老相公的交往,而蘇老相公老當益壯,身體其實比您還健碩的情況,您也還頗為羨慕的向王某提及過……”
“是啊,只是沒有想到,沈某入京不過年余,他居然身體就會變得這般。”沈括點了點頭,頗有些遺憾地道。
讓兒子過來幫忙,讓孫子過來拜師,這位老司機倒是挺懂得投資的套路。王洋很能認清自己,自然,也很能辨識人心。
這位叫蘇頌的老家伙口口聲聲說自己年老體弱不良于行,怕是十有**是假的吧?主要還是想著給自己兒孫們鋪路才對。
不過,王洋倒也懶得記較太多,畢竟蘇頌好歹也派出了一幫子年富力強的得力干將過來幫忙,至于派了倆孫子過來拜師學藝,這倒也無不可,反正到時候先看看這兩小子的人品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