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長亨前腳幫了格羅夫納,后腳電影還沒上映,宣傳湖邊12棟別墅的效果都還沒出來。
就讓他還人情的同時,也是讓格羅夫納配合著演戲,當成個突破口,降低其他三家的抵抗心思。
當然,這也和李長亨加價了25%,并且付的是貶值速度比英鎊更低的美金,而且是一次性全款付清有關。
從短期看,加價25%賣掉,對格羅夫納確實不吃虧。
可從長期來看,光這一棟四層的大樓,就能跑贏所有通脹。
幾十年后沒一億英鎊,李長亨絕對不會賣。
至于其他三家劇院。
除了500萬美金的攝政街306號,是在一棟占地1200平米的大樓內的一家,占據一二兩層樓,面積360平米的底商外。
其他的兩家都是5層,面積分別為410、480平米,售價950萬美金和1100萬美金的獨棟樓。
三個獨棟樓,倒是可以把除了占據一二樓,專門的歌劇院之外的三、四樓,改造成電影院。
可讓李長亨猶豫的是,每家劇院是都改成能坐340到380人的大廳電影院,還是改成兩個一共能容納300到340人的小廳。
改成大廳,加上4個歌劇廳,等于擁有7間,一共能容納1700人的放映室。
改成小廳,就是10家滿座1560人的多功能放映院。
能容納的人數相差倒不大,可等李長亨知道一個電影拷貝需要4600美金左右時。
立馬就知道,不是影院看不到大廳長期大量閑置座位的問題,而是片方舍不得增加一倍、甚至好幾倍的拷貝費用。
一千家大規模播放,拷貝就需要450萬美金。
這要是增加兩倍,光拷貝就要1350萬,這選擇讓李長亨選,他也不敢這么激進。
加上多廳導致的放映設備、人工和維護費用的增加,影院自己就不愿冒險。
甚至就是因為拷貝費用太高,這年代的電影才動不動就播放幾個月,半年,甚至一年以上的情況出現。
也就是說,多廳的出現,是因為數字化的發展,才讓多廳的成本和賺錢效率高于大廳后,這才促使影院自發的升級改造。
所以很多事,就算是重生者也不是想怎么樣就能怎么樣的。
當然,不怕賠錢,那就另說。
花了近50天改造,三家獨棟劇院的經理,都向李長亨保證能在12月20號之前,全部改造完畢。
所以,剪輯好也配好音的第一版小鬼當家,就只能放在攝政街來播放。
能容納200人的歌劇大廳用來放電影,在音效上絕對比正常的電影院要強一些。
可對那些坐在劇場內,兩側露臺包廂里的人來說,觀看效果就差了不少。
晚上7點鐘,因為李長亨還沒打算對外公布,自己拍的電影已經成片了。
所以除了劇組的主創外,今天來劇院的人,也就是查爾斯、安德魯、格羅夫納、貝爾,還有其他幾個常見面的年輕貴族。
卻沒想到電影還沒開始前,米國駐倫敦的外事頭頭,居然不請自來的出現在他面前。
說起來,美國人的外事頭頭,基本上都不是專業的外事官員。
而是那些在大統領要選票的時候,幫了他大忙的各種正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