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周典對于這個評價,他是絲毫不覺得過分的,因為在他的心里,這幾首詩的質量也絲毫不差儒圣的作品。
儒圣的作品之所以偉大,就是結合世事,以及他本人的偉大,才顯得光芒萬丈,但這并不代表許廉的作品就怕了他,之間的差距,大概就是許廉并沒有那么高的地位而已。
“老師,這詩詞當真是那青龍道門的交換弟子寫出來的?他一個道門中人,就算喜好讀書寫詩,平日里的修煉時間尚且不夠,如何能底蘊寫出如此深刻的詩詞?”
唐仁鵬和之前的穆師周典都一樣,提出了相同的疑惑,畢竟一個青龍道門的交換弟子而已,根本不是正兒八經的讀書人,怎么可能寫出經典來?
周典搖頭道:“根據調查,那許廉從小被稱為廢物,因為他無法修煉道門的神通,若是在其他地方,早就成了一文不值的下人,只是他憑借著自己的師父是青龍道門大長老張乾正,所以才吃喝不愁的長到了十幾歲。
而許廉從小就一直對讀書寫字有興趣,張乾正對此也比較喜歡,所以也是親自教導許廉,并且許廉是弟子里唯一一個可以隨時去青龍道門藏經閣讀書的,畢竟他不能修煉,不算是犯規。
如此看來的話,或許這個許廉本身就是一個讀書方面的天才,只是偶然淪落到了道門而已,因為他從小就父母雙亡,被張乾正撿到收為徒弟的,僅此而已。
所以按照我的意思,不如和青龍道門商量一下,把許廉這個弟子留在儒家學院,以此子如此天賦,未來必然能成為一代詩魁大儒,或許還能帶動整個大乾帝國的文學水平。”
聽著周典的分析,唐仁鵬的確是有些激動了。
父母雙亡,被青龍道門大長老張乾正撿到收為弟子的?
如此說來的話,那倒不算麻煩了,最多和青龍道門本身有牽扯,但話說回來,青龍道門本身就和大乾皇朝是自己人,至少名義上是這樣,所以留下一個不能修煉的弟子,完全不算事。
只是......
唐仁鵬皺眉道:“老師所想自然一切都好,可是朕還是有些不相信,一個不過二旬的小子,如何能寫出這么深刻的作品?那《望岳》倒還好,比較符合年輕人的雄心壯志,但是那《垂老別》和《石壕吏》,朕怎么看都不像是一個年輕人能寫出來的東西。”
這個懷疑是非常真實的。
畢竟一個年輕人,怎么寫出老人視角的世界?即使是能寫出來也是模仿,多少會有些不真實的,而這兩首詩里所寫,根本就是真實無比的。
這讓唐仁鵬感覺到有一些不真實的感覺。
所以這一份懷疑,完全是在情理之中。
周典解釋道:“其實我聽小穆說了之后,也有這方面的懷疑,不過根據小穆所言,是他留下了作業,以戰爭為題寫詩,許廉和趙王之子唐顯祖交好,為結拜兄弟,唐顯祖偷懶沒有寫詩,許廉便寫了一首詩讓他交差,便是《垂老別》了,許廉自己寫的是《春望》。
這兩首詩出來之后,小穆便懷疑許廉的做詩水平,覺得這兩首詩是許廉抄了某個隱士高人的作品,許廉對此也是絲毫不怕,表示可以讓小穆當場出題,他現場作詩。
小穆便以讀書人的兩大寫詩方向,豪情壯志和現實為題,讓他二選其一,卻不想那許廉自信滿滿,思索片刻之后,當場拿起紙筆寫出了《望岳》和《石壕吏》,震驚全場,所以小穆便相信了他的做詩水平,根據我所看,此事多半不會有假。”
這一切的主要原因,還是對于穆師的信任,畢竟穆師是不會騙他的,而且穆師在儒家學院做了幾十年的教師了,怎么可能會被一個學生耍的團團轉,此事明顯就是真的。
況且即使是真的隱士高人,也斷難創作出四首絕品詩詞來,若真有如此能人,怎么可能真的默默無聞?
更何況許廉的資料上言,許廉從小到大就沒出過青龍道門,上哪見到什么隱士高人?所謂的抄了隱士高人的作品的假設,這個可能性太小了,幾乎為零。
唐仁鵬聽罷,龍袍之下的手掌都微微顫抖,心中極為不平靜,半晌后才開口道:“沒想到這世間竟有如此奇人,若這是真的,或許我大乾帝國的文化水平便有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