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武不行,他們就在文這方面打擊大乾皇朝了。
文武雙全是個很好的詞語,可惜大乾皇朝并沒有做到。
唐仁鵬對這事都頭疼數十年了,實在是沒什么好辦法。
現在許廉的出現,讓他看到了一絲曙光,當然他也沒打算讓許廉一個人帶動整個國度的文學水平和積極性,那不現實,唐仁鵬只想著讓一個才華橫溢的年輕人在文斗上擊敗其他兩個帝國,揚我國威,帶動一下大乾皇朝內年輕人讀書的積極性。
這樣必然是一個非常大的進步。
五年前那次文斗,大乾皇朝勝利了之后,就引發了一大波的讀書熱潮,一直到現在,儒家學院新生的數量都比五年前勝利之前多了數倍,而且根本沒有下降的趨勢,這就是勝利所帶來的進步。
唐仁鵬想著,如果再來兩次這般勝利,大乾皇朝就能跟快的跟上其他兩個皇朝的速度,至于超越,也是指日可待。
唐仁鵬對自己有信心,他不敢說自己是個多偉大的皇帝,但他肯定是個明君,這點是肯定的。
這份自信,來源于他坐上皇位之后,大乾皇朝強了數倍的國力,以及擴大了幾乎一倍有余的疆域。
帝王親征,十大將五十萬大軍蕩平一個大國七個小國,讓大陸的分裂迅速整合,其他兩個大帝國因為擔心大乾皇朝吞并過渡,也紛紛出手效仿,在短短的五年時間,大陸從本來的數十個大大小小的國度,變成了現在僅剩下的五個國度。
而唐仁鵬領導的大乾皇朝,從之前數十個國度里勉強排進前十的實力,發展到了大陸地盤第一大,國力數一數二,武力幾乎天下第一的大國,在此期間,唐仁鵬幾乎是居功甚偉的。
到目前來說,大乾皇朝唯一的短板,就是文學水平還不行,整體素質極差。
但是唐仁鵬有信心,在這方面也能追的上其他的帝國。
目前的三大帝國之中,大乾、大齊和大元,當初地位各不相同。
大元是借助了大乾的戰爭手段,出手撿了個便宜,才發展至今的,但和大乾不同的是,大元原本就是實力前五的大國。
當然,這個便宜來的很不要臉,是竊取了大乾皇朝的地盤,這也換來了唐仁鵬的報復,大元的老皇帝,就是被唐仁鵬在戰場上一箭射死的。
仇恨不小,不過對于大元的太子來說,這可是大好事。
而大齊,昔日就是天下第一大國,當初也對瘋狂吞并的大乾皇朝動手過,結果被唐仁鵬以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手段打了回去,那股狠勁,讓大齊也不敢輕易動手了。
唐仁鵬自認魄力,天下君主首領之中,只怕是無人能及,既然疆域國力武力都能追得上其他帝國,那為什么文學上就不行?
他不信這個邪。
他覺得他能夠做到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