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老夫人之所以在白老爺子去世時哭暈了好幾回,其中有不少都是因為白老爺子在臨終前說的那些話。
她等丈夫的這一番真心話,真的是等了太久太久了。
可偏偏當她等到的時候,她卻又不可能再和丈夫有重歸過往的日子了。
更重要的是,白老爺子臨終前的這番話,對俞老夫人來說,其實并沒有什么作用。
這只會讓她更加懷念早年走丟的女兒,讓她再一次在心里痛恨自己。
“因為妹妹走丟的事兒,我婆婆這些年來一直都在怪她自己。”陶文韻嘆氣道,“原本我婆婆年輕的時候,也是個很有事業心的女人。可自打妹妹走丟后,我婆婆請了長假去找女兒,后來人沒找到,她對工作也不怎么上心了,有點兒像是在混日子一樣。相比之下,她更關注那些走失的婦女兒童的消息。每次聽到類似的消息的時候,她比人家經常還要上心,總是跑前跑后的給人幫忙,也不管那家人跟她有沒有關系,更不管人家是不是需要她的幫忙。”
在這期間,俞老夫人不止一次被人說過“神經病”、“多管閑事”這類的話。
但俞老夫人從來都不將這些話放在心上,只固執的做著她自己想做的事情。
俞老夫人之所以這么無私的給人幫忙,不是因為別的,只是因為她想多積點德,盼著那句“好人有好報”的話是真的,能讓老天爺真的將她的女兒給送回來。
同時,俞老夫人也希望,在女兒的身邊,能夠有和她一樣的好心人,幫助女兒找到回家的路。
還真別說,俞老夫人做的這些事情,還真不是白做的。
還真有好幾個或是走丟,或是被人故意拐走的孩子,在俞老夫人的幫助下,回到了自己的親生父母身邊。
也因為這些事兒,當年那些人對俞老夫人的議論和詆毀,才總算是少了些。
“我婆婆當年那么掏心掏肺的幫著別人找孩子,我公公表面上看著是沒管過,其實私下里也幫著出了不少力。”說起這些舊事來,陶文韻也是感慨得很,“可我公公那個人就是嘴笨,不,應該說是最會做不會說。他跟我婆婆兩個人明面上鬧得很僵,兩個人一年到頭別說是說幾句話了,就是連碰面的機會都屈指可數。可他們倆又很關系對方,就是不肯在對方面前表露出來。”
當年要不是白老爺子在暗中相助,光憑俞老夫人自己,又怎么可能幫到那么多人找回自己丟失了的孩子?
其實俞老夫人自己也未必就不知道這一點。
只是因為夫妻倆當時的僵持狀態,所以他們誰都沒有選擇將其揭破而已。
“我婆婆找了很多年的女兒,后來好像是聽一些國外回來的親戚說,現在國外有很多種慈善基金會,可以專門幫助各種需要幫助的人。”陶文韻接著說道,“我婆婆當時一聽就動了心,拉著人家問了很多關于基金會的事兒。那時候白家的情況已經比當年好了很多,我婆婆手里也有不少錢了,她就決定創立這么一個專門幫助婦女兒童的基金會。加上當時有不少和白家交好的人家,看在我婆婆和白家的面子上,都往基金會里捐了不少錢。基金會后來也越做越大,又發展到了現在這個規模。”
當年俞老夫人堅持要辦基金會,這事兒在白家可是引起了不小的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