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說幾句話,就派起了姜老太太的不是:“也不是咱們做下人的在背后嘀咕主子,你們西府和劉家,打過多少年交道了,不知道那劉家是個什么德性?五姑娘再不討人喜歡,那也是姜府的姑娘,嫁不到高枝,那就配門戶低一點,人才好一點的人家,不什么都有了?偏你們那位老太太,一味的好面子。怕不是只想著劉府的名聲好聽些,只要這個表,回頭和人一說起話來,道是孫女各各嫁得體面,卻不管這體面下頭有多腌臜。”
韓林兩個就無奈了。這事兒早在他們這邊揭過了呀,咋就又說上了?
這話答是不是好答,但心底里,他還是贊同崔二的說法。老太太確實好面兒太過,若不然,五姑娘怕也落不到如今這份兒上。
崔二媳婦一直拿眼斜他,崔二一味的不理。
說過那話之后,又憤憤說起當年的事來:“再者說,你們府上那老太太只論自己吃虧,道是柳姨娘奔了你們府里的三老爺來,怎么就沒想想,那柳家其實也是你們三老爺的救命恩人呢。和州那地界,三步是山五步成嶺的,人家要真不救他,他死在山里都沒人知道!結果,到了她這里,恩情半點不記,那仇卻記了個滿懷。”
這話,在韓林這里,還是說得通。
不是有句話俗話嘛,人嘴兩張皮,咋說咋有理。可關鍵是得看那個對此有決定權的人,認不認這個理兒。
就這么著聽崔二絮絮叨叨說了半晌,韓林忖著,甭管是出于什么原因,他這會兒倒像是向著五姑娘的意思,想了想,還是把除草鏟的事兒說了道:“原是她自己個想出來,說是給自己的菜園子里除草的,是我瞧著好用,求了五姑娘,她把這東西叫我拿來使了。我們那頭用過之后,也確實好用,府里的意思我們也不好違背,五姑娘那頭呢,也確實有點可憐,就想著好歹賣些銀子,也叫她有個傍身的錢兒。”
崔二一聽就笑了:“我就說,昨兒我回來的時候,在縣城聽誰說過一嘴,咱們這地界出了一個除草用的物件兒,怎么怎么好使,鬧了半天,原是你們那里呀!那成,要幫旁人,我們這頭興許還得猶豫一下子,要是幫五姑娘,那是沒話說!”
這頭離府城遠,他這樣的莊頭,決定權就比武老家的莊頭大多了。
問了價錢,又看過韓林指揮著短工們試用的效果,他這頭七百畝的地,一樣要了二十五把。
韓林和李冬生自是喜不自禁,回到家,聽黑三說單是他這頭,一筆就賣出去一百把鏟子,還把貨款全拿到手了,大家更是興奮不已。
至于臨辭行時,崔二說過的,要和杜府說一聲這事兒,興許那頭也會買這事兒,韓林根本沒敢想。
不料,第三天中午,大家剛從鎮上把新打制的鏟子拿回來,正商量著,給這個莊子先送幾把那個莊子先送幾把的時候,崔二兩口子來了,不但帶來了大小鏟子共計一百五十把的訂單,還要說給姜薇請安。
韓林自是訝異。不過甭管崔二出于什么心理,但他偏著五姑娘,氣著姜府這事兒,她卻是瞧得清清楚楚的。
人家又是正經的來請安,中間還夾著生意,怎么能不讓見?
即這樣,那就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