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就回去寫奏章,向萬歲解釋我為何給護國公府送信。”姜二郎起身就要走。
裘叔叮囑道,“既然平蕃侯開口向您討要永昌知府的位子,那么鎮守永昌的武將也不能再由老夫來指派了。二爺在奏章中奏請萬歲,請萬歲盡快派人接手永昌為好。”
此事關乎重大,姜二爺不知道該怎么說,便央求裘叔道,“要不這奏章由您老來寫”
這里沒有外人,裘叔也不推辭客套,“也好。老夫擬出奏章,二爺潤色后再呈給萬歲。畢竟二爺與萬歲常有書信往來,您比老夫更懂萬歲的心思和喜好。”
姜二爺立刻點頭,“就這么辦您老現在就寫”
裘叔
“也好。”
裘叔寫奏章,姜二爺潤色,然后兩人又逐字逐句地推敲一番,確認奏章上的每一個字都不會產生歧義,才慎重蠟封,將奏章交給清晏,叮囑他以最快速度送到康安。
三個日夜后,奏章出現在了宣德殿內。兩鬢銀絲的景和帝閉眼待了許久,才將奏章取出,讀了幾行之后,景和帝的眉頭便皺了起來。
此信行文,并非出自姜楓之手。
他耐著性子讀完,一直看到最一行,才微微一笑,“原來是忠義侯為他捉刀,難怪能將事情交待得如此清楚。”
楊奉微笑不搭話,孔風閣想了想,回道,“萬歲,姜楓武科舉出身,嘴皮子好使但書讀得不多,隔著三千多里,他沒辦法進宮講明白,所以才請忠義侯幫忙吧。”
你這回總算說了句人話,楊奉依舊安靜的站在一旁不說話。
景和帝又把奏章細細讀了一遍,含笑道,“姜愛卿怕的不是別的,他怕朕不信他。放眼滿朝文武,朕若連他都不信,還能相信誰楊奉,宣張文江。”
十日后,三千里外。姜二爺終于等到了景和帝的旨意,打開看過之后,姜二爺的桃花瞳漸漸濕潤,他抬袖擦了擦眼淚,把圣旨遞給裘叔。
裘叔打開一看,也愣了。
若說萬歲欽點左武衛歸德將軍任凌生,帶兵八千鎮守永昌,還在裘叔的意料之中。那么萬歲竟會欽點康安西城兵馬司指揮使廖傳睿,出任永昌第一任知府,就完全出乎裘叔的意料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