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后即便是錢府上下雞犬不寧也和李儒這師徒二人沒多少關系了,他們能說的、該說的和該做的事情都做了。
飯伸到嘴邊再不吃,他們也沒有辦法。
而這次情況特殊,李儒不見得總讓小童如此離開,雙手空空的小童這個冬天肯定挨不過去。
他便讓錢付康將錢財分成三分。
他們師徒二人取了兩份,剩下來一份就給小童了。
小童起先不管如何都不要。
李儒都說這件事情沒問題,你可以大大方方的收下,小童更是連連搖頭。
這一次委托他根本就沒有出力,甚至有將李玄舟直接推給戾鬼的情況出現,怎能此時還要錢財?
李儒無奈。
后面他讓李玄舟開口說兩句話了,這小童聽見同齡人的勸說后,他才終于答應了。
感激收了錢財,他背著行囊和李儒師徒二人分開了,接下來他的道路不知道該怎么走,有了錢財總是好的。
“行了。”
“此番前來蘭城已有幾日,委托也已完成,我們回去茅廬了。”李儒杵著拐杖走在前面悠悠的說道。
“是,師傅。”李玄舟應了一聲。
這師徒二人便沒入了白茫茫的黑土地中順著來時的路,回去了。
……
一晃半月。
北國正式開始入冬,冷冽的寒風在荒涼的大地上吹過,皚皚白雪被卷飛起來,洋洋灑灑宛若白霧。
李玄舟穿著麻布短袖正在劈柴,最后的一些柴火也終于被他劈盡了。
面前鐵爐上安置的大鍋中有一些食物在沸騰。
這是野兔燉著一些冬日的竹筍,這種入冬時期在毛竹林竹葉下容易找到的植物,配合野兔肉和一些厚鹽,味道極佳。
李玄舟用一根竹條嘗了嘗閑談,略有點頭,隨即用這比自己手臂還粗的毛竹筒盛了一碗來到了茅廬中。
茅廬內李儒依舊是坐在簡單的草席上,他的面色紅潤,能明顯看見有一些金色氤氳纏繞在他的周身。
李玄舟看見這種情況還是比較羨慕的。
李儒此時的修為他這幾十年都追不上。
而師徒二人也不是一日相處,李玄舟剛剛走進來這茅廬后,李儒就已經是睜開雙眼。
他袖口一抖,隨著李儒一同來到了旁邊小小的四方木桌上。
也是坐在木凳上,從只有兩只筷子的筷籠里取了一副,前后筷子兩段細細對齊,也是看見面前香氣撲鼻的冬筍兔肉湯了。
“玄舟你也去吃,吃完后過來找我。”李儒吩咐了一下。
筷子單手夾著,這也是看著李玄舟。
李玄舟明白。
師徒二人關系雖然很不錯,但輩分有別,長幼有分,作為師傅的李儒在吃飯的時候他并不能一同上桌,尤其是在茅廬內。
如此李玄舟快速離開了茅廬,回到籬笆一側大鍋旁,給自己盛了一碗后,是回到了柴房里。
他吃東西的時候一點聲音也沒有,默默無聞的,不知道他在思索什么。
……
一炷香后,兔肉冬筍吃完。
身軀溫暖,背后發汗。
李玄舟簡單的收拾了一下周圍環境,將掉落在一旁的碎裂柴火放在旁邊后,他出門了。
門外詢問了一下,得到李儒應允后,他走進了茅廬中了。
接下來就是李儒常規的一些問答了。
小到各種飯菜如何烹飪、野兔如何剝皮,大到草藥識別,魍魎的各種處置方法,全都會詢問。
當然李儒的手中也有一根戒尺。
這種完全由砍裂的毛竹制作成的戒尺伴隨李玄舟入門已有數年。
小時要記憶背誦東西較多,偶然一下忘記,這戒尺落在手心的疼痛,可真的就是鉆心的。
現在李玄舟慢慢也是對乞憐人智慧了解的比較多了,即便李儒手中這戒尺還是充滿威嚴的,但他面對李儒的問題,亦是能做到對答如流。
而李儒每次詢問的時間剛剛好就只有兩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