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揚菜是淮安菜和揚州菜的合稱,蘇錫菜是蘇州菜和無錫菜的合稱,前者有獅子頭、水晶肴肉、揚州炒飯,后者有腌篤鮮、松鼠鱖魚、無錫小籠。
徐海菜則是徐州至連云港一帶的菜品,代表菜有大名鼎鼎的霸王別姬。
可以說江蘇的每一個地方都擁有令人垂涎不已的美食。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北京烤鴨的發源地其實是金陵,也就是南京!
自古以來,華國的飲食文化總是隨著戰亂由北向南傳播,每每游牧民族入侵,北人不得不南遷,就會將一些北方的飲食帶到南方。
但北京烤鴨卻是少數能夠反其道而行的料理,在明朝時開啟了它烤鴨北伐的偉業!
作為一本正經美食文,我們無意討論永樂皇帝朱棣如何得其皇位,我們關心的只有他花費十八年遷都北京去“天子守國門”這一舉動對華國的飲食傳承造成了多么巨大的影響。
北京烤鴨的前身,正是南京叉烤鴨,大明的開國皇帝朱元璋酷愛吃叉烤鴨,史料記載“日食烤鴨一只”。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朱元璋愛烤鴨,于是御廚無不精進烤鴨技術。
不管朱棣北上到底是出于“天子守國門”還是別的什么目的,他都必須要吃飯,自然就要帶著御廚們一起去北京。御廚們在漫長的遷都之旅中邊走邊學習沿途的料理,吸收了山東的荷葉餅、配蔥、甜面醬,漸漸形成了后來的北京烤鴨。
明朝永樂十四年(1416年)開的便宜坊是北京第一家烤鴨店,賣的鴨叫做“金陵片皮鴨”,使用不見明火的燜爐烤鴨法。清朝同治三年(1864年)開的全聚德開創了使用明火的掛爐烤鴨。
便宜坊和全聚德兩種不同烤鴨的做法之爭,一直到如今的二十一世紀都還在繼續延續。
當然,和烤鴨有關的這些故事都是后話了……
……
“肉不夠酥,難吃!皮太軟了,難吃!調味辣雞,難吃!你這做的什么玩意,太讓我失望了!”道爾頓一臉悲憤地瞪著郝賢,面前放著一盤已經吃完大半的糖醋櫻桃肉。
“又不是做給你吃的,你非要搶過去……”郝賢滿臉不爽道。
這道爾頓,剛從和之國回來,一進店都顧不上點菜,就沖進后廚搶他剛做好的料理,一頓評頭論足,真是太沒有禮貌了!
“哥,樊叔說他快到啦,趕緊再做一盤櫻桃肉!”一旁的郝心看著手機消息提醒道。
道爾頓立刻雙手護住盤子,生怕郝賢把剩下的肉搶走的樣子。
郝賢嘴角狂抽,扭過頭去準備做下一道菜。
不去管他了,接下來要來的人才是今天真正要用美食攻略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