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烤鴨】
中國的飲食文化總是隨著戰亂由北向南傳播。
北京烤鴨的前身,南京叉烤鴨(金陵鴨料理)則是少數奇葩,隨著永樂皇帝朱棣遷都而北上。
朱元璋酷愛叉烤鴨,“日食烤鴨一只”,因此御廚無不精進烤鴨技術。朱棣北上時自然要帶著御廚一起去北京。又吸收了山東的荷葉餅、配蔥、甜面醬,漸漸形成了后來的北京烤鴨。
明朝永樂十四年(1416年)開的便宜坊是北京第一家烤鴨店,賣的鴨叫做“金陵片皮鴨”,使用不見明火的燜爐烤鴨法。
清朝同治三年(1864年)開的全聚德開創了使用明火的掛爐烤鴨。
選鴨。燙皮打糖色。灌料。北京烤鴨灌高湯,廣式則灌香料干烤,這是因為南方鴨肉腥味重需要考香料去腥。
【火鍋】
重慶火鍋用牛油炒鍋底,味道雄渾醇厚。成都火鍋用菜籽油炒鍋底,細膩柔和。
成都火鍋以鴛鴦火鍋為主。
1938年,中國第一屆烹飪大賽中出現了“雙味火鍋”,評委是末代皇帝溥儀的弟弟愛新覺羅·溥杰。
1985年,人稱中國烹飪界八大金剛之一的熊四智將之改名為“鴛鴦火鍋”。
重慶火鍋原型為九宮格火鍋與“水八塊”(下水沾麻辣牛油鹵汁)。又被稱為毛肚火鍋和麻辣火鍋。
毛肚火鍋中延伸出了毛血旺這道菜。
重慶火鍋店還需要好吃的炸酥肉才足以在重慶立足。
火鍋滋味的關鍵在于炒底料。
辣油,油碟。
【羊肉】
山羊肉不如綿羊肉好吃,因為山羊肉有四一甲基辛酸嗎(脂肪酸)讓肉帶汗酸味。
蒙古羊極品:呼倫貝爾大草原的海拉爾羊,和蒙古綿羊戈壁羊。
涮羊肉:如何辨別是不是手切羊肉:羊肉是片而非卷,吃完盤底干凈不見血;把盤子傾斜到九十度肉片不會掉,說明做好了羊肉的去血去酸;涮燙之后水面不會有浮沫。
寧夏人喜歡吃羊肉泡饃和羊雜碎,用寧夏鹽池灘羊。現存最古老的泡饃店是1898開業的西安“老孫家飯莊”。泡饃的吃法與白老師所說相符。
蘇州藏書鎮的藏書羊肉來源傳說類似于“爛柯棋緣”,不過木匠下山后沒有老死,而是用仙人下棋的木頭做了木碗,用這木碗盛食物會十分美味。有個年輕人便拜托木匠做了個木桶,用木桶煮出來的羊肉鮮美無比,于是當地人都開始用木桶煮羊肉,是為“藏書羊肉”。
【日式炸雞】
“唐揚”是一種裹上面粉后油炸的烹飪方式,因為手法是從中國傳入日本,所以用了漢字。
【清宮節日飲食】
元旦,福肉:祭祀后食用,不放一點佐料,是苦差事。
立春,春餅:十七種東北動植物為原料的滿族合菜。
元宵,元宵:最有名的宮廷元宵是八寶元宵。
谷雨,榆錢餅:榆樹果實做的糕餅,甜。
小滿,餃子:素餡餃子祭奠佛祖。
端午,粽子:端午期間,乾隆桌上要擺一千多個粽子。